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通江唱和导读:所谓唱和,就是你赠我酬,我唱你和。通江唱和是文学史上一个令人注目的现象。中唐诗人间的交往唱和之风,早在贞元年间即已初露端倪。当时应进士举者“多务朋游,驰逐声名”,形成了“侈于游宴”的“长安风俗”。而文人游宴多要作诗唱和,有时即使不游宴,也要以诗唱酬,或联络感情,或展示才学。这些诗的`内容并不充实,艺术性也不强,却对贞元末年的诗坛风尚颇有影响。到了元和年间,又出现了比一般唱和更进一步的以长篇排律和次韵酬答来唱和的形式,而元稹和白居易便是这种形式的创始者。元、白此期的唱和诗多长篇排律,次韵相酬,短则五六十句,长则数百句,洋洋洒洒,蔚为大观。如白居易有《东南行一百韵》寄元稹,元稹即作《酬乐天东南行诗一百韵》回赠。一方面锻炼了诗人的智慧、技巧,丰富了诗歌的种类,另一方面也因过于重视形式技巧,诗人的真情实感反被冲淡乃至淹没。【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通江唱和】1.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边塞诗派2.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诗史3.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诗囚4.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大历十才子5.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唐传奇6.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俗讲7.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诗圣8.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大历诗风上文是关于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通江唱和,感谢您的阅读,希望对您有帮助,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