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8课 三国鼎立教案 新人教版VIP免费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8课 三国鼎立教案 新人教版_第1页
1/5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8课 三国鼎立教案 新人教版_第2页
2/5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8课 三国鼎立教案 新人教版_第3页
3/5
课题第18课三国鼎立教时1教学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1、知道三国鼎立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人物曹操、诸葛亮;通过正确评价曹操,进一步培养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并能真正理解历史人物与小说人物的区别。2、了解历史上著名的战役“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并能简单对比认识它们与北方的统一和“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因果推理能力。3、认识并能绘制三国示意图,提高识图画图能力。过程与方法:1、在老师要求下和指导下,学生查阅和收集关于三国时期的人物资料和历史小故事等。2、以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歌,为评说三国人物创设情境。3、按照自己的理解绘制三国示意图,掌握三国的大概地理位置。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曹操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认识他对我国历史的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明白时势造英雄的道理。再一次认识割据战争给人们带来的巨大灾难,明确统一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必然趋势。教学重点难点本课重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的形成。本课难点: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教学方法阅读指导法、自学法、创设情境导学法、归纳法、对比法、、讨论法、史料分析法。学习方法1.透过现象看本质。本节课许多历史现象,要引导学生分析历史现象背后所反映的本质的东西。如:袁绍的一个谋士许攸投奔曹操的故事,反映了袁绍和曹操对人才的不同态度,也反映了曹操善于抓住人心的特点。再联系到曹操恢复北方经济方面的措施,更能看出他胜人一筹的政治家品格。2.分清主要与次要。学生在分析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胜败原因时,会发现许许多多的因素。教师应引导学生找出其中最主要的因素。可让学生对诸多因素进行比较,看看是哪个因素决定着其他因素,找出这个决定性的因素,便可找到战争胜败的最主要原因。板书设计板书设计曹操——袁绍曹操——孙刘联军魏蜀吴以少胜多以多败少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国鼎立形成教学反思完成本课教学的最重要的是教师的调控能力,能否使本课顺畅进行,教师要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调控,以保证课堂教学任务的完成。二是教师要有灵活应变的能力,能够应付课堂的各种变化,;三是对时间要有效把握。教学过程及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导入新课:温故知新通过电视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歌创设情境,然后教师模仿说评书的形式进行课前“评说三国人物”活动,让学生说出所知道或喜欢的三国人物。最后根据课标要求和学生的兴趣点引出本课两个重要人物:曹操和诸葛亮。以人物为主要线索联系相关事件,展开教学内容。(二)课件演示学习目标、导读提纲(三)组织学生自学:(学生标注知识要素)(四)检测:1.基础知识: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进行汇报,中上生评判、更正。2.质疑、释疑:(五)探究新课:1、出示“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形势图”学生思考:从图上教师提问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1)布置自学任务(2)指导自学的方法(3)明确自学的要求(4)了解他们自学中的困难,教师巡视检查引导学生去思考、动脑学生回忆阅读、思考,自己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对一时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出质疑。组长组织学生学生汇报,的形势分析,当时有哪些割据政权最有实力、最有可能完成统一北方的使命?2、情节一:曹操与两个谋士的对话。(对话中体现出曹操在政治上的优势:挟天子以令诸侯;招贤纳士;在经济上实行屯田,奖励农耕)情节二:袁绍与谋士的对话。(对话中体现出袁、曹双方的力量对比;袁绍对曹操的轻视;袁绍拒绝谋士诅授“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建议)分组讨论:你认为谁最终能够统一北方,为什么?3、分析官渡之战中曹操能够以少胜多的原因和赤壁之战中曹操失败的原因引导学生探索、交流补充:三顾茅庐、草船借鉴、蒋干中计、借东风、苦肉计、连环计、火烧联营等。教学过程及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是发生在东汉末年的两大重要战役,那么它们与本课课题“三国鼎立的形成”有什么联系?(指导学生比较认识两大战役的影响,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创造条件,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的形成奠定基础。)5、自由论坛:说说你心目中的曹操。多媒体显示问题:小说《三国演义》和许多戏剧中,都将曹操说...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8课 三国鼎立教案 新人教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