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时间、地点、口号、领导者、主力、结果及其意义;掌握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史实理解其意义。2.过程与方法从问题入手,通过创设历史情境,深刻认识五四运动的历史地位,全面分析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原因;通过探究学习,知道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共成立的关系;学会从图片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历史课本剧表演,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五四青年表现出来的斗争精神是极其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近代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从此,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教材分析1.学习重点●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意义●中国共产党的诞生。2.学习难点◆对五四精神的理解。◆对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意义的理解。教学资源◇教学方法:比较学习法、史料表演法。◇预习准备:结合相关书籍及网站,查阅有关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资料。◇学生在课前进行分组,结合所查阅的历史资料,编演五四运动爆发的历史课本剧,准备课堂讲解中共“一大”的历史故事。◇教学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学习目标:选取重大节日纪念日(五四青年节和“七一”党的生日)为切入点,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进入新课学习。(二)自学指导:请同学们认真自读课本第54—57页,大字部分细读,小字部分快读,八分钟后检测学习效果,比一比,谁能正确回答以下思考题:1.五四运动是在什么背景下爆发的?2.思考“动脑筋(1)”。3.在五四运动的成功中起重大作用的是谁?4.中共一大通过了党的纲领,其主要内容是什么?5.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之间有何联系?(讨论)(三)学生自学,教师巡视。(四)检测、点拨:一、五四爱国运动★小活动:图说历史——“五四运动”生:阅读导言和第一段小字,结合课前所查阅的资料,解说单元彩色插图——油画《五四运动》: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中国的北洋军阀政府派代表出席1919年在法国巴黎召开的所谓“和平会议”。会上,中国代表提出“取消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特权”等一些正义要求,遭到无理拒绝。消息传到国内。长久以来蕴藏在中国人民心底的愤怒,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5月4日,北京学生三千多人在天安门集会,举行游行示威,要求反抗帝国主义压迫。这幅彩图描绘的就是5月4日爱国学生游行示威的情景。问题归纳:将教材导言和第一段小字内容与彩图理解结合,明确相关问题:1.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巴黎和会上,中国的合理要求遭到拒绝。动脑筋问题: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中国也是战胜国,为什么仍然摆脱不了主权被侵犯的命运?学生:结合前面自学思考情况,小组讨论形成共同认识:■当时中国综合国力仍然很弱;■北洋军阀政府仍实行封建专制统治;■帝国主义列强在华仍有许多特权;■中国的社会性质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图文学史:结合教材中有关五四运动的插图,阅读教材,完成下列问题。2.五四爱国运动中的爱国学生提出了哪些主张?五四爱国运动的性质是什么?结果怎样?有何重要意义?★爱国学生提出的主张:“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取消“二十一条”、反对在对德“和约”上签字“外争国权”在当时包括:取消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废除“二十一条”,反对在对德和约上把德国在山东的一切特权转给日本等。“内惩国贼”,在当时指的是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师:这个口号鲜明地反映了五四爱国运动的性质,因为其内容是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的。★运动的性质:反帝反封建★五四爱国运动的发展师:点拨指出,斗争中心由北京转到上海,工人阶级成为斗争的主力。★初步胜利成果:北洋军阀政府被迫释放被捕的学生,撤销了贼曹汝霖等卖国贼的职务,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史料分析:运用教材有关五四爱国运动的三则材料,加深对五四爱国运动过程的印象。★分析“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