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东营市河口区实验学校2012-2013学年八年级生物下册《细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教案新人教版目标定位【知识目标】举例说出细菌、真菌在生物圈碳循环和氮循环中的作用。【能力目标】联系已有知识,培养学生整合知识的能力。【情感目标】1.通过学习,形成“微生物在生物圈中发挥重要作用”的科学观点。2.关注与生物圈中微生物有关的社会问题。3.初步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教学过程环节一:童年记忆,导入新课分析“小猫种鱼”的童话故事:提出问题:小猫春天把鱼种到土壤里,秋天会有收获吗?秋天到了,小猫不仅没有收到更多的小鱼,之前种下的小鱼也不见了,小鱼到哪里去了呢?学生讨论交流后得出结论:小鱼被腐生微生物微生物分解了。地球上每天都有大量的动植物死亡,但它们的遗体并没有堆积如山,这主要归功于生物圈中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由此导入新课板书课题。环节二碳的循环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腐生细菌和真菌依靠分解动植物的遗体获取现成的有机养料来维持生活。腐生细菌和真菌分解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会产生什么呢?我们在蒸馒头时会在淀粉中加入酵母菌。酵母菌是一种腐生真菌,淀粉是有机物。展示实验装置,注意气球的变化:变大了。通入澄清的石灰水验证气体——二氧化碳。生物圈中腐生细菌和真菌分解动、植物的遗体也会产生二氧化碳。引导思考:腐生细菌和真菌每天都会分解动、植物的遗体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这样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岂不是越来越多吗?事实上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是能够维持在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下的,这又是为什么呢?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后得出结论: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以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维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的同时还合成了有机物,如:淀粉、蛋白质、脂肪。这些有机物中就含有碳。引导思考:生物圈中的动物体内的有机物是哪里来的呢?学生交流得出结论: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从而得到现成的有机物并合成了自身的有机物。动、植物的呼吸作用会将自身部分有机物分解,将有机物中的碳转化成二氧化碳,归还到大气中。与学生交流中完成二氧化碳在大气、植物和动物间的循环图。动植物体的遗体会被腐生细、菌真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归还到大气中。还会产生水和无机盐融于土壤中,被植物吸收利用。这就是生物圈中的碳循环。碳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碳循环是生物圈中物质循环的基础。腐生细菌和真菌起到了促进作用。知识迁移深化提高:小猫种下的鱼变成了什么?花卉爱好者,将鱼的内脏埋入花盆中来提高土壤肥力。“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从生物学角度解释“落花”→“春泥”→“护花”的全过程。过渡:由“春泥”→“护花”说明无机盐对植物的生长的重要性。环节三氮的循环出示缺氮植物,说明氮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设置疑问:有些植物能把空气中的氮气固定下来,转变成植物可以直接吸收利用的氮肥。为什么这些植物这么神奇呢?通过视频了解固氮微生物的固氮作用。联系生产实践来了解固氮微生物在农业中的应用。设置疑问:固氮微生物的广泛应用,大气中的氮气会不会越来越少呢?学生发表看法后引导学生分析完成氮的循环图解。环节四学以致用联系生活中环卫工人清扫落叶、农田中焚烧秸秆和生理等现象进一步认识到腐生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重要性。活污水的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