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江苏省2011年初中化学 “碳循环”的魅力优质课教案VIP免费

江苏省2011年初中化学 “碳循环”的魅力优质课教案_第1页
1/6
江苏省2011年初中化学 “碳循环”的魅力优质课教案_第2页
2/6
江苏省2011年初中化学 “碳循环”的魅力优质课教案_第3页
3/6
“碳循环”的魅力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在复习“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基础上,能进一步了解自然界中的碳循环。2、能认识到氧气、二氧化碳等物质的相互联系及在生活中的运用。3、能认识到“碳循环”途径是含碳元素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途径,认识到“碳循环”中的“碳”是指碳元素。过程与方法:1、初步学会用图表、化学语言来表述有关碳循环的信息。2、初步学会运用“循环”,来寻找物质间的相互联系,把握物质存在的规律。情感态度价值观:1、感受循环的趣味性,保持和增强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2、认识循环的复杂性,在大小循环的认识基础上,初步建立“物质是变化的、联系的”等辨证唯物主义观点。3、结合低碳生活,逐步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的观念。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建立和认识自然界中的碳循环难点:碳循环在生活中的运用三.教学方法启发诱导、情境设疑等四.教学手段实验手段、多媒体技术手段(实物投影仪、音乐、图片等)五.教学用品实验用品(如稀盐酸、石灰水等)、盆景、投影仪等六.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版块1:引入课题。(播放音乐,同时投影问题:音乐里有什么乐器在演奏?)学生欣赏欢快、飞扬的笛子音乐【情境导入】展示骨笛图片。考古学家通过测定骨笛中14C的含量,推算出它们距今已有7000多年。什么是14C呢?14C原本是宇宙射线与空气中的气体原子发生核反应而产生的,它能与氧原子结合形成二氧化碳。14C最初是以二氧化碳为载体存在于大气中。【引入课题】最初存在于大气二氧化碳中的14C,经过若干年后能到动物骨骼中。说明“碳”在自然界中肯定有自己的行走路径。本节课,我们就从化学的视角来认识自然界中“碳”的行走路径,领略其中的魅力。通过介绍14C最初存在于大气二氧化碳,并且呈现介绍骨笛中也含有14C,让学生带着“为什么最初存在于大气二氧化碳中的14C,经过若干年后能到动物骨骼中”这一问题走进课堂。版块2:自然界中的碳循环。(设计思路:先构建碳生物循环,再补充碳地球化学循环)【提出问题】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的消耗途径有哪些?光合作用的原料和产物分别是什么?(解释有机物概念)。产生途径有哪些?【教师板书】在黑板上画出相关路径。【提出问题】通过这些途径和生物链的转化,我们会发现CO2能通过一定方式转化后又重新得到CO2。你能找出CO2有哪些具体的循环途径?【总结归纳】自然界中的四种碳生物循环途径。【资料介绍】除了碳生物循环之外,自然界中还存在碳的地球化学循环。介绍自然界中的碳的地球化学循环。【展示图片】学生回答:植物的光合作用,动植物的呼吸、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化石燃料的燃烧。学生回答:根据循环图,寻找二氧化碳的循环路径。从化学的视角认识循环是一种物质经过若干途径转化后,又重新回到该物质。完善对自然界中的碳循环认识。同时复习二氧【提出问题】在上述碳循环中,你能写出哪些箭头转化的文字表达式?【提出问题】这些反应中涉及到的物质,主要由哪些元素组成?由此,你觉得碳循环的“碳”指的是一种物质,还是一种元素?【提出问题】木条中有碳元素,水中没有碳元素。你有什么方法能让水中也含有这根木条里的碳元素?【总结归纳】如果含有碳元素的水继续参与碳循环,“碳”的路径会行走得更远。也许若干年后,岩石、海洋生物等物质中都会含有木条中的碳元素。学生口述出相关的文字表达式。学生回答:碳元素学生回答:木条燃烧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或者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化碳能溶于水、与水反应等知识。从化学角度看,构成循环的途径其实就是一个个物质之间相互转化的化学反应。认识到碳循环中的碳指的是碳元素。进一步深化碳循环其实是碳元素的行走路径。这些路径能构成小循环,也能构成大循环。版块3:碳循环在生活中的运用【演示实验】先放置一盆植物。在空气中燃烧一段小树枝(有含碳有机物),然后倒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然后再滴加稀盐酸学生观察实验。(浑浊消失)。【提出问题】若把小树枝假定为就是碳,请写出整个过程中的化学反应文字表达式。若能写出符号表达式更好。【提出问题】①燃烧...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江苏省2011年初中化学 “碳循环”的魅力优质课教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