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计算机网络及应用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课内容参考四川教育出版社《信息技术》八年级(下)第一课《计算机网络及应用》。本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和发展,知道计算机网络的功能及其分类。二、学生情况分析本课教学对象为初二年级学生。通过和学生对网络的初步探讨,大部分学生对网络感觉非常熟悉并且相当熟练,再进一步的探讨活动中,学生对网络的认识无非就是简单的“上网”,游戏,QQ,发邮件等操作性的内容,对网络的真正的含义并不知晓,因此本节课主要让他们明白:由于社会发展的需要,如何形成当今的计算机网络?如何将网络推动到当今领先地位?如今我们离不开网络,正如我们离不开每天的一日三餐。让充满着懵懂好奇的学生对网络的强大功能有着极高的学习兴趣,进而揭开网络神秘的面纱。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和发展2、技能目标:1)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分类2)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功能3)能列举相应网络3、情感目标:本节课通过老师的组网活动和学生游戏让学生认识到网络的概念,通过搜集典型的例子和讨论,找出网络的分类,通过交流和讨论,了解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各种网络实例,充分感受到网络的神奇魅力,也领略到网络带给人们的杰出贡献,从而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让学生分小组合作,会自己组建小网络,学习中发挥潜能,互帮互助,共同进步,完成学习任务。四、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计算机网络的的组成2、教学难点: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及主要功能五、教具准备教具:2台独立操作系统的计算机或笔记本,多根双绞线,交换机1个,电源线1根,电插板1个。多媒体网络教室、监控教师机一台;六、教学方法使用任务驱动教学、自学指导法、小组协作法七、教学课时1课时八、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学习活动设计意图新课导入[导入]:同学们,老师现在手里有一本非常有趣的书,而我们现在想一起看这本书,可以吗?老师现在服务器里面也有同样一本书,我们现在一起看看,可以吗?【教师演示】老师通过教师机演示给学生一起看这本书的内容。问题:那么这个活动是怎样实现资源共享的呢?(同学们都会小声回答:“网络”)同学们想知道吗?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老师的操作。【教师操作活动】(将2台独立操作系统的计算机或笔记本,通过双绞线连接到交换机,接上电源线,设置网络协议达到两台计算机互访。)【师总结】:是“网络”实现了学生同时阅读的机会,从而引出概念“什么是计算机网络”?。老师接通了设备后,请两位同学上讲台观看,并说出看到的结果(看到了书的相同内容)阅读书P1页1.1“计算机网络概念”从交流分享入手,提出问题,让学生融入到共同学习的过程中,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通过演示活动,引出“网络”名称【详讲】:一、计算机网络【师问】:是不是随意几台电脑一连通就可以共享资源呢?【师操作】:再一次改变IP协议,让上讲台的两名学生观看,两个电脑能同时看见那本书吗?为什么?并作记号学生思考师再一次演示给学生看看两台电脑上的那本书的内容,同时让上台的学生说出看到的结果。(书的内容)不能了,疑惑中。讲授新课【学生活动】让同学们做一个“传悄悄话游戏”,(此活动主要通过共同的语言“普通话”引出最难讲的网络协议)要求:老师选10个学生随机分成2组,分别站在教室两过道音,每个学生代表单机。游戏内容:老师分别发纸条给两组学生(一组发的是用上海话、安徽话、闽南话、海南话、西藏话表达的春节快乐的纸条,一组上发的是用普通话表达的春节快乐的纸条。)让站成两列,最后一个学生依次向前一个学生传达纸条上的意思。看看第一个同学听到的是什么内容。再大声说出来目的: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组建计算网络概念和网络三要素有一定难度,只有通过活动加强学生记忆,并充分发挥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学精神,使学生的认知过程中呈现出由浅入深、由生疏到熟至此,万事俱备,只欠总结:【老师总结】计算机网络的三大要素。(详讲)老师和学生从演示活动和游戏中一起总结出计算机网络的三大要素。(详讲)二、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程此时学生已明白了计算机网络的意义,紧接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