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末知识整合板块一易错集训营◆易错知识◆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成分和食物链、食物网。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消费者同化的能量=摄入的能量粪便中的能量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是指下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占上一营养级同化能量的比例,不是下一营养级摄入的能量占上一营养级摄入能量的比例,也不是下一营养级贮存的能量占上一营养级贮存能量的比例。一般情况下,抵抗力稳定性弱的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强,但恶劣环境条件下的生态系统,如沙漠生态系统和北极苔原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弱,恢复力稳定性也弱。食物链中各营养级生物之间的能量关系一定是正金字塔型,营养级越低,能量越多,营养级越高,能量越低。食物链中各营养级生物之间的数量关系不一定是正金字塔型,如树→虫→鸟。◆纠错体验◆1.下图是有关生态系统的概念图,其中①②③④分别是()A.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种类,食物链和食物网,信息传递B.生态系统的种类,生态系统的成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C.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信息传递D.生态系统的成分,生态系统的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解析】生态系统包括生态系统的结构和生态系统的功能,生态系统的结构又包括生态系统的成分和食物链、食物网,生态系统的功能除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外还包括信息传递。【答案】C2.关于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专门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一定是分解者,不可能是生产者或消费者B.分解者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供绿色植物同化作用再利用C.分解者分解动植物遗体释放出来的能量,可供绿色植物同化作用再利用D.分解者不一定都是微生物,微生物也不一定都是分解者【解析】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一定是分解者;分解者分解动植物遗体释放出来的能量,被自己利用或以热能散失,不能供绿色植物同化作用再利用;蚯蚓不是微生物,但属于分解者;硝化细菌属于微生物,但不是分解者,而是生产者。【答案】C3.下列关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通过消费者的粪便流入到分解者体内的能量属于消费者同化作用所获得的能量的一部分B.能量伴随物质而循环流动C.生产者可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并使能量从无机环境流入生物群落D.当捕食者吃掉被捕食者时,捕食者便获得了被捕食者的全部能量【解析】粪便中的能量不属于同化量,故A错。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不能循环流动。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输入过程即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转化为自身体内有机物中的化学能,这样能量就从无机环境进入了生物群落。当捕食者吃掉被捕食者时,捕食者把被捕食者的绝大部分能量同化为自身的一部分,但有少量要变为粪便排出体外而未被利用。【答案】C4.下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①~④表示相关过程能量流动量。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①是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B.图中②/①的值代表草→兔的能量传递效率C.③和④分别属于草和兔同化量的一部分D.分解者获得的能量最少【解析】此题综合考查了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解答本题时,应先明确图中①~④过程所代表的含义,再依据能量的流动过程和特点加以分析。具体分析如下:(1)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草同化的总能量。(2)①代表的是兔同化的总能量,图中②代表的是狐同化的总能量,则②/①的比值代表兔→狐的能量传递效率。(3)兔子粪便中的能量并不是兔子同化量的一部分,而是草同化量的一部分;兔子遗体残骸中的能量才属于兔子同化量的一部分。(4)分解者利用了动物粪便和动植物遗体残骸中的能量,这部分能量并不是最少的。【答案】C5.下列生态系统中,物质能循环流动的范围、物质循环的主要形式分别是()A.森林、化合物B.草原、化学元素C.海洋、化合物D.生物圈、化学元素【解析】物质循环是指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元素,都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物质循环的范围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答案】D6.下列关于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