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地道桥施工方案及主要施工方法一、总体施工方案1、总体施工方案第一节采用桥式盾构法顶进,第二节采取中继间顶进,框架桥至于坡度上方预制,钢筋砼抗滑桩顶进后背。2、“桥式盾构法”简介“桥式盾构法”(以下简称“盾构法”)在保留传统顶涵施工,桥涵结构路侧预制工艺的基础上,对结构顶进支护方法进行了重大改革,将明挖开槽改为地下暗挖盾构支护。从而使露天预制保证了结构质量,暗挖推进减低了施工对行车的影响。盾构由钢柱、钢梁、盾壳、子盾构、液压推进系统、辅助机构六大部分组成。装配在第一节框架桥前端的盾构,作为带土顶进时掘进面与路基的施工支护,同时也担负顶推导向。根据不同地质情况设计盾构长度以确保中心土天然支护作用是“桥式盾构法”的关键。盾构的横向截面成简支梁桥形,其外廓尺寸与刚架桥外廓尺寸基本相同,“桥形”梁跨中滞后挖掘的大断面土体(中心土)从盾构入土直到出土前均保持1:0.75坡比,并滞后子盾构掘进面8m左右开挖,它与盾构共同平衡周边土压,成为掘进面的强大支护体系。盾构母体中的子盾构由液压系统控制,单台组错开推进,担负减阻板的牵引及掘进面的小断面化。增强了开挖面的稳定性,被牵引的减阻2/22板则将上部摩擦力分散。刚架桥推进前顺坡清除底板前方部分中心土体,盾构母体随刚架桥同步推进时,子盾构原推出部分被掘进面土体阻挡与子构箱体作相对运动,套回箱内,完成一盾构掘进工作循环。地道桥采用桥式盾构法,框架桥推进期间高速路面不作加固,按45km/h限速运行。二、施工步骤及方法1、基坑开挖及滑板制做为控制框架桥顶进精度,框架底设计2条顶进滑轨,由φ1020×14mmq235钢管组成,内灌注滑c15砼。顶管长度约35米(若能多顶更为保险)。滑道施工精度要求:(1)开孔误差≤10mm;(2)终孔斜偏:垂直方向≤20mm,水平方向≤50mm。其它略。2、框架箱身预制桥式盾构法属暗挖顶进,框架制做几何尺寸不标准将较大程度影响施工效果,尤其对路基沉降控制不利。(1)钢筋制做、綁扎钢筋加工尺寸必需准确,确保立模标准。加工好的材料在摆放、搬运及綁扎过程中均应规范化作业,防止因变形造成綁扎困难,继而影响立模及最终导致刚架桥因外廓尺寸偏差过大而增大不规则筋进行修整或更换。结构体积较大的钢筋綁扎应采用加强排架,排架内增设斜撑,以防被扎钢筋重心偏移而推进阻力或造成不必要的路基土损失,出现线路非正常沉降。如遇因钢筋影响立模,需对倾倒造成严重事故。3/22考虑前后两桥中间中继间顶位处利用混凝土框架或混凝土“u”型槽结构的特殊性,该接长部位的钢筋应做特殊设计,既要保证结构受力需要,又要保证便于绑扎和混凝土浇筑。(2)预埋件设臵①盾构下托板预埋下托板长70cm,插入第1节框架桥体底板前端30cm。宽为框架桥理论宽度加两侧各外露3cm。其所有外露部分在盾构安装时均与盾构主体相焊接,盾构与框架桥体为铰接,故下托板不设锚固筋,上铺沥青油粘一层,以便撤除时较易与框架分离,在钢筋綁扎前就位。②中继间顶位处预埋板中继间顶位处前托板长0.3m,宽14.32m,厚度20mm,插入第1节框架桥体尾端错台0.2m结构的下方、中继间顶位处后托板长0.5m,宽28.16m,厚度20mm,插入第2节框架桥前端40cm,均不设锚固筋,外露部分与封底钢板焊接,顶进完毕后撤出。后托板在运动过程中与第2节刚框架桥前端40cm作相对滑动运动,以配合中继顶进。中继间顶位处顶板前预埋板16mm厚,每隔30cm设?22锚固筋1根。后端框架顶及两侧不设锚固筋,两外侧预埋钢板厚16mm。为利于顶进时导向需要,在前端框架边墙内侧设直径22毫米的预埋螺栓每侧两排,以便顶进时可安设导向槽钢。(3)结构混凝土浇筑3、后座制做略。4、盾构制安前的准备工作(1)框架桥几何尺寸修整4/22框架桥前端面为盾构止推梁、柱推力传递面.其不平整度将影响止推梁及相关柱的受力状态,不均衡受力可能造成盾构变形与偏向推进,影响安全和破坏盾构的导向功能。所以在盾构安装前必需对刚架桥前端面进行检测、修整。同时也应对刚架桥外廓几何尺寸进行严格检查,对跑模较严重部分进行必要的修整来减低推进阻力,刚架桥各表面的整体平整度还直接影响线路沉降控制的效果。为此: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