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学会“一材多用”——中考记叙文写作构思指导》教学设计正果中学九年级语文备课组马彩云教学目标:充分利用已有写作素材,恰当处理,做到一材多用,写作时有材可用。教学重点:准确把握写作素材适用哪些文题,从两篇例文中探究一材多用的方法。教学难点:巧用方法,对原有材料再创作。教学过程:一、什么是“一材多用”?指同一个写作素材,既可以把它运用在甲题目的作文中,也可以把它运用在乙题目的作文中,还可以把它运用在丙题目的作文中。二、材不在多,会用则灵阅读下面这则作文素材,你认为这则素材可以适用哪些文题?请选择其中一个文题完成表格内容。(前置作业,第二环节提问展示)素材:周末,我在房间通宵玩电脑。第二天正午,房门被突然打开,原来是母亲拿苹果给我吃,我假装在网上查资料,母亲还夸奖我用功。母亲出去后,我一直玩游戏。当我打开门走出去时已经是黄昏,我看见母亲站在阳台上,她看着楼下嬉戏的母子。文题:《找回》《外面,春光明媚》《游戏》《看见》《转身》《最美的黄昏》素材文题动情点或侧重点情感或感悟周末,我在房间通宵玩电脑。第二天正午,房门被突然打开,原来是母亲拿苹果给我吃,我假装在网上查资料,母亲还夸奖我用功。母亲出去后,我一直玩游戏。当我打开门走出去时已经是黄昏,我看见母亲站在阳台上,她看着楼下嬉戏的母子。小结:同一材料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会得出不同的感悟,这不仅能使枯燥的材料变得多姿多彩富有生气,同时也可以摆脱“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局面。三、怎样“一材多用”就是对已有材料进行新的审视,按照本次作文的要求加以改造调整和补充。严格地说,这是对原有材料的再创作过程。四、例文引路,探究方法(一)你发现例文一和例文二哪些段落完全相同?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两文运用的相同的素材。明确:相同段:②——⑦段。素材概括:一天,我准备拿盒饭时,看见送外卖的哥哥全身都被雨水打湿了,于是我断定盒饭肯定也被打湿了。但结果出乎我的意料,我的盒饭没湿,因为送外卖的哥哥把原本应该盖在他身上的雨衣披在了装盒饭的篮子上。(二)那么怎样才能把本来用在甲文的素材运用到乙文呢?“一材多用”有哪些基本方法呢?找出两文的不同点,探寻方法。1.《身边的普通人》和《真相》的开头不同,分别是:他,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小人物。他,日复一日地重复他的工作,却不厌其烦。他,一个身边的普通人,却教会了我如何做人,怎样待人处事。——《身边的普通人》第①段我们往往只看到事情的表象,却忽略了真相。——《真相》第①段2.《身边的普通人》和《真相》的结尾不同,分别是:没错,他就是这样一个普通的人。可他却有着一颗不普通的心。他为他人着想,他细心,他善良。他用他的行为告诉我做人处事的态度:做人要学会将心比心,为人着想;而对待每件事情则要细心,努力做好。一个身边的普通人,一颗不普通的心。——《身边的普通人》第(11)(12)段意外发现的真相,使我明白到:我们做事对人不能凭主观臆断,不能在自己没弄清真实情况前便妄下断言,应该在了解真相后再对某人某事做出评价。——《真相》第⑩段3.文章主体部分中的点题句也不同,分别是:一个普通人,却有一颗金子般的心,真是难能可贵。他在我心里的形象顿时高大起来。——《身边的普通人》第⑧段原来盒饭没被打湿的真相是这样。——《真相》第⑨段方法一:先审题,改点题句。教师总结:点题句,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纯粹点出文章的标题,呼应标题;另一种是能揭示文章的主旨,此种点题句通常运用抒情议论的形式来呈现。4.两文的主旨不同,写作重点不同。(1)《身边的普通人》的写作重点是:要写出送外卖哥哥的言行举止,通过其言行举止来表现其不普通的心、优秀的品质。(2)《真相》的写作重点是:要写出事情的表象及真相,要写出事情的变化。方法二:抓重点,改详略。详→略删在原有的细节上进行扩写略→详增加或虚构符合写作重点的情节加铺垫或衬托五、方法提炼一材可多用,审题是前提。改头又换尾,都是为点题。改变详与略,突出文主旨。细化又铺垫,略写变详写。注意:一材多用有时候还需要适应题目的要求更改事情发生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