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长征》教学设计年级:八年级学段:第一学期第一单元学科:语文版本:苏教版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诗。2、理解诗歌中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和夸张手法的巧用。3、体会红军在长征途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教学预备布置预习:1、查找并阅读与长征有关的资料;2、课外推荐阅读:《万水千山》、《长征》、《百年历史回眸》。教学过程模块一:学习目标老师出镜:七十多年前,有一个词开始在华夏历史中绽放璀璨的光芒;七十多年前,有一个词,它记录了我们无数革命先烈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事迹;七十多年前,这个词成就了一代伟人,改变了中国的命运。它就是----齐读“长征”。在长征即将结束的前夕,一代伟人毛泽东写下了诗史上这首著名的七律《长征》。风云历史,浓缩成一首诗。今天我们就顺着伟人的笔迹,去感受长征。这节课我们要完成的任务是:PPT1课件展示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诗。2、理解诗歌中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和夸张手法的巧用。3、体会红军在长征途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模块二:了解背景了解律诗基本知识课前我们要求大家查找阅读有关长征的资料,这节课我们先来交流一下自己了解了哪些长征的相关知识,也可以讲述你收集到的长征时期的故事。同学们的预习工作做得很充分。这首诗歌的写作背景是: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为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保存自己的实力,也为了北上抗日,挽救民族危亡,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一路上,红军战士击溃了敌军无数次围追堵截,他们跋山涉水,翻过连绵起伏的五岭,突破了乌江天险,四渡赤水,越过乌蒙山,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爬雪山,过草地,最后翻过岷山,历经十一个省,于1935年10月,第一方面军到达陕北,总行程二万五千余里。现在让我们一起看红军长征示意图,了解红军长征的路线。PPT2课件出示长征路线图PPT3红军长征的大致路线是:瑞金→突破四道封锁线→强渡乌江→遵义会议→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过夹金山→穿过草地→陕甘会师PPT4长征,红军连续行军二万五千里,跨越了万水千山,终于在1935年10月到达了陕北根据地,这时,毛泽东主席回顾长征一年来红军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以极其轻松的笔调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伟大诗篇《七律长征》。这是一首七律。七律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呢?请同学们看大屏幕,齐读。七律知识:(齐读)PPT4课件出示七律知识:(齐读)a.每首限定八行,每行7个字,七律共五十六字;b.八行诗合为四联,依次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c.第2、4、6、8句最后一个字需押韵,一韵到底d、颔联、颈联要对偶,字的平仄有规定。模块三:朗读指导了解了长征的伟大历史,也明了了律诗的基本知识,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诵读这首诗,诵读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PPT5课件出示自由朗读3分钟读准字音,把握节奏,读出感情,读出气势。大家的诵读很投入,自由读是情感的酝酿,现在让我们把各自酝酿好的情感凝合在一起,齐声诵读这首诗。(同学齐读)刚才大家的齐读读准了字音,从你们的高声诵读中我也感受到了红军的英雄气概和诗人的豪情。但是在诗歌的节奏与重音处理方面大家还要进一步强化,下面让我们一起欣赏诗歌范读,听的时候请大家仔细感受诗歌的节奏及其重音的处理。PPT6《七律长征》朗诵(同学听朗诵)PPT6课件出示《七律长征》朗诵音频同学们都认真欣赏了诗歌的范读,对于八句五十六个字的节奏及其重音处理都已经有所了解,现在我们一起看屏幕,一起明确诗歌朗读的节奏及其重音。第一句的节奏应该是这样的:“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期中“不怕、只”字要重读,这句话读的时候要读出豪情,读出气概。第二句的节奏: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其中“腾、走”两字要重读,这句话读的时候语调稍微拉长;第三句的节奏是: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其中“暖与寒”两字重读;最后一句的节奏:“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其中“更喜、尽、开颜”几个字要重读,读出红军长征胜利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