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廉颇蔺相如列传司马迁【学习重点】①掌握文中的常见文言实词,学习古今异义的有关知识。②体会这篇课文善于剪裁和组织材料的方法以及用语言、行动揭示人物性格的表现手法。③认识廉颇、蔺相如思想品质的可贵之处,培养机智勇敢的品质和以大局为重的爱国主义精神。一、司马迁和《史记》简介司马迁(约前145~约前90),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主要作品是《史记》。《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有很高的史学价值。记载了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共三千年的历史。130篇,分本纪、表、书、世家、列传,共50余万字。《史记》又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书中对部分历史人物的叙述,语言生动,形象鲜明。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12本纪:按年代记叙帝王言行和政绩。30世家:记叙诸侯国的兴衰和杰出人物的事迹。70列传:记叙各类名人的生平和事迹。10表:按年代谱列各时期重大事件。8书:记录各种典章制度的沿革。二、战国的士战国时的士,包括各种人才: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他们活动于各诸侯国,以游说、荐举的方式,得到各诸侯国的任用,发挥着重要作用。廉颇、蔺相如,都是当时的士。纵横家——士合纵连横以公孙衍、张仪、苏秦、庞煖等纵横家始谋,成为两种敌对战略。六国以合纵对付西方的秦国,当时,“合纵”之策已破,秦方得势于“连衡”.三、背景介绍战国(公元前403~公元前221)后期,秦、楚、赵魏、燕、韩、齐“七雄”并峙,秦国的力量最为强大。它要统一中国,采取了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的“连横”策略。赵国是北方的一个大国,西临强秦,在秦国对其他国家的不断攻伐中,首当其冲,自然十分重视军事外交的措施。课文所讲的秦赵两国之间,赵国国内将相之间的矛盾冲突,就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展开的。楚国和赵国,实力比较强。在蔺相如完璧归赵和渑池之会的时候,秦国的主要力量正对付楚国,所以它对赵国虽然虎视眈眈,不时蚕食欺压,却还抽不出主要力量来大举进攻。这就是蔺相如进行外交斗争取得胜利的客观有利条件。课文所讲的秦赵两国之间、赵国内部将相之间的矛盾冲突,就是在这种历史条件下发生的。四、课文说明这篇课文节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原传全文记叙了战国时代赵国的四个重要人物廉颇、蔺相如、赵奢、李牧的事迹。课文节选的是第一部分,集中描写了蔺相如,对廉颇也作了生动的记述。五、理解分析课文1.本文写了哪几件历史事件?(找出每一事件在文中的起止段落。)(1)完璧归赵3-13(2)渑池之会14-16(3)将相和好(负荆请罪)17-212.课文层次结构2第一部分(1-2)简介廉颇、蔺相如的身份和地位第二部分(3-13)完璧归赵(分3层)1.(3-5)写蔺相如奉璧出使前,初步表现出来的胆识2.(6-11)写蔺相如奉璧出使后与秦王斗争的经过3.(12-13)写蔺相如奉璧出使后取得的成果第三部分(14-16)渑池会(分3层)1.(14)写会前计议2.(15)写会上斗争3.(16)写斗争结果第四部分(17-21)将相和(分3层)1.(17-18)写廉颇居功自傲,相如退让2.(19)写相如不计私怨,说服舍人3.(20-21)写廉颇负荆请罪,将相和好蔺相如廉颇事迹:思想性格:事迹:事迹:思想性格:思想性格:详写、明写献策、使秦、智斗、完璧归赵机智勇敢逼秦王击缶戏秦臣献都勇敢机智引车避匿慷慨陈志一心为国完璧归赵渑池会将相和选材典型剪材得当谏赵设防有勇有谋辱蔺负荆勇于改过略写、暗写3.文章的中心文章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会”、“将相和”三个故事,突出表现了蔺相如临危不惧、能言善辩的大智大勇和顾全大局,不计私怨、宽厚待人的高尚品质,也赞扬了廉颇忠君爱国、勇于改过、坦率直爽的磊落胸怀。4.作者是如何通过三个故事刻画蔺相如的形象?作者写蔺相如主要从缪贤的评价“其人勇士,有智谋”为张本,详写了他一生经历的三件事。在“完璧归赵”中写他献策、入秦、智斗,最终将玉璧完好无损地送回到赵国,维护了国家的利益。在“渑池会”中,写他逼秦王击缶,戏秦臣献都,捍卫了国家的尊严。在“将相和”中,写他避让廉颇,慷慨陈志,化敌为友。这三件事,都是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事件,足以表现出蔺相如的机智、勇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