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插件机PCB板设计规范标准VIP免费

插件机PCB板设计规范标准_第1页
1/18
插件机PCB板设计规范标准_第2页
2/18
插件机PCB板设计规范标准_第3页
3/18
插件机PCB板设计规范8PCB板要求和物料要求8.1电插PCB设计要求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采用自动插件机进行电子组装的电子产品在进行印制电路板(以下简称印制板)设计时应遵循的技术规范。本标准适用于采用自动插件机印制板的设计。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的最新版本的可能性。要求8.1.1印制板的外形1.印制板外形应为长方形或正方形;单板生产最大尺寸为:380mm×380mm(公司通用最大尺寸:330mm×250mm),最小尺寸为:50mm×50mm;双板生产最大尺寸为:330mm×180mm。2.印制板的翘曲度:最大上翘0.5mm,最大下翘1.2mm,如图1所示。MAX0.5mm铜箔面MAX1.2mm图13.当印制板需要被部分地裁去边或角时,应采用工艺冲缝的方法,使要裁去的部分能够保留到自动插件工序完成后再去除,如图2所示。4.边沿若要开口,其开口宽度不要超过3mm,深度不要超过30mm。开口与附近角的距离要大于35mm;同一边上不要超过5个开口;尽量避免在长边上开口;如图3所示。MAX3mmMAX35mmMAX30mm图2图38.1.2印制板的插机定位孔1.采用电插的印制板应在最长的一条边(拼板后)上设置两个电插定位孔。如图4所示(元件面)。孔径要求直径为3.5mm。(可以用螺丝孔做为定位孔)L0.15.00.15.00.1Min3.0元件面图42.两定位孔的中心轴连线平行于最长边,方便生产时固定PCB,且距离最长边不要太远,一般5mm左右。定位孔周围从孔边向外至少3mm范围内应覆铜箔以增加板的机械强度。8.1.3印制板的非电插区1.在非电插区内布置的元件(其插孔在此区内)不适用于电插机。2.对于卧插元件及立插元件,其非电插区(定位盲区和边缘盲区)为图5所示画有剖线的区域。(即定位孔中心到电插件元件的本体距离要大于7MM才能电插)12mm12mm12mm12mm?3.5mm?3.5mm3.5mm3.5mm图58.2物料要求8.2.1元件的插孔1.元件插孔中心连线的平行度或垂直度如图7所示。2.元件插孔的中心距CS见图7示:卧插元件CS=5.5~20mm立插元件CS=2.5/5.0±0.1mm,如图8所示插件三极管尺寸要求A0.05A0.05ACS5.00.15.00.12.50.12.50.1图7图83.元件插孔直径?,按元件引线直径+0.5mm来计算,如:卧插元件:?=1.3±0.1mm(塑封整流二极管等0.8mm引线的元件)?=1.1±0.1mm(1/2W、1/4W电阻、电感、跳线等0.6mm引线的元件)?=1.0±0.1mm(1/6W、1/8W电阻、玻璃二极管等0.5mm引线的?=1.0±0.1mm(1/6W、1/8电阻、玻璃二极管等0.5mm引线的元件)立插元件:?=1.1±0.1mm(重点注意)8.2.2元件形体的限制1.卧插元件:如图9所示,对元件形体作如下限制长度L=3.0mm~16mm本体直径D=0.6mm~4.0mm引线直径d=0.4mm~0.8mm跳线L=5.5mm~30mmLdD图92.立插元件:如图10所示,其元件体能够被容纳最大高度可为20mm,最大直径为10mm。立式材料的规格:最大高度为20mm,最大直径为10mm引线跨距:双间距2.5/5.0mm立式插件机XG-3000技术规格元件本体直径最大高度引线跨距:双间距2.5/5.0mm元件本体高度33uF50V图108.2.3自动插元件的切铆形状1.卧插元件:其在印制板上的切铆形状如图11a所示,其中CL=1.5~2.0±0.5mm,CA=0~35±10°可调,h≈0.1mm。2.立插元件:其在印制板上的切铆形状如图11b所示,其中CL=1.5~2.0±0.3mm,CA=0~35±10°可调。KLKCACLCACLhN型头图11a图11b8.2.4元件排布的最大允许密度8.2.4.1卧插元件1.各种可能的最密排布其相邻的最小间距如图12所示。3.03.01.801.803.03.0Y向2.40X向2.400.2图122.元件密度要求:PCB上元件密度越大,自插机走位越小,因此效率越高。但是,元件密度过大插件时会打伤打断邻近元件,损坏刀具。图13是插件机能够接受的最大密度:AAABBB平行方向:MINA=3.0mm垂直方向:MINB=3.0mm图133.卧式元件与贴片的密度要求如图14。PCB板卧式零件3mm3mmaa贴片元件图14(1).元件本体、元件引角与SMT贴片元件最小距离为圆周3mm。(2).零件脚弯曲度数a:15-45度(可调)。4.元件铜皮设计自插机插件时,一直存在如下问题:(1).元件角度过大,容易掉件和产生浮脚;(2).元件角度过小,容易和相邻铜皮短路。aa相邻铜皮相邻铜皮PCBa过大,易...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插件机PCB板设计规范标准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