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石》教学设计————————————————————————————————作者:————————————————————————————————日期:《搭石》教学设计平乡县节固中心小学陈敏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清波漾漾、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从中受到感染和熏陶。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教学重、难点重点: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其中的人性美。难点: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人性美的。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2、布置学生课前预习课文。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理解“脱鞋绾裤、协调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等词意。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重点难点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难点: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同学们,这就是作者刘章的家乡——河北省的承德,那里有连绵起伏的群山,有郁郁葱葱的树木,还有一条清澈见底、潺潺而流的小溪,但每每回忆起家乡,作者觉得最美的还是家乡的搭石。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21课《搭石》(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遇到不好读的词语或句子就多读几遍,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把课文读通顺。2、反馈字词:谴责懒惰协调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溪水猛涨脱鞋绾裤理所当然俩人(1)理解“谴责”的意思。(2)通过理解“脱鞋绾裤”的意思,理解搭石对于家乡人的重要性。(3)理解“人影绰绰”中“绰”的意思。3、指名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理清课文思路)三、再读课文,深入体验:1、再读第一段,你能不能试着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到底什么是搭石呢?2、搭石在我们的眼里是那么平凡,但在作者的眼里却是那么美,他觉得,搭石——(引读)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3、那你觉得搭石这处风景美在哪儿呢?默读课文第2、3自然段,找一找,画一画,想象着那是怎样的画面,批注你的感受,再读一读。4、交流汇报:(1)第二段:“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①想象:这上了点年岁的人可能会怎么想?②追问:你不是急着赶路吗?③小结:原来家乡人心里想的是别人啊!(有感情的朗读)(2)第三段:“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给人画一般的美感。”①让我们也加入到走搭石的人群中吧!②协调有序:我们合作读文,体会“协调有序”(配乐朗读)③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同学们,刚才走搭石的时候,你都仿佛看到了什么?这就是课文中所说的——清波漾漾、人影绰绰④能通过朗读把我们带入到这么美妙的画卷中吗?(配乐齐读)四、总结:是呀,这小小的搭石上有音乐美、画面美,更有家乡人们的心灵美,难怪作者说这搭石构成了——家乡的⋯⋯那么,搭石上还有哪些美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板书设计:21搭石搭石——家乡的一道风景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2、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从中受到感染和熏陶。重点难点重点:边读边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创设情境。联系生活体验理解课文,体会搭石所蕴含的美。难点: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和写作方法。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构建阅读背景1、导入: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随作家刘章一起认识了搭石,我们反复咏叹了这句话──出示:(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2、自由朗读课文2~4自然段,思考:出示:搭石,构成了家乡一道怎样的风景?你是从哪些句子读出来的,吧这些句子画下来。二、精读课文,体会意境,想象拓展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灵活进行两个板块的学习。预设板块一:出示“上了点年岁的人⋯⋯知道满意了才肯离去”1、指名朗读,质疑:哪些词语最让你感动?相机板书:无论只要一定满意2、理解“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