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堂教学设计表课程名称:语文设计者:曹保中单位(学校):北段小学授课班级:四(1)班章节名称1.15桂林山水计划学时2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会认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荡漾、漓江、波澜壮阔、玩赏、无暇、翡翠、扩散、攀登、峰峦雄伟、泰山、骆驼、屏障、危峰兀立”等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习作者按照总起—分述—总结的结构描写景物的方法。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看图,想象桂林山水的美景,抓住描写桂林山水词句,品读文中重点词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漓江水静、清、绿和桂林山奇、秀、险的美。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漓江水静、清、绿和桂林山奇、秀、险的特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和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学习目标描述知识点编号学习目标具体描述语句2.15-12.15-22.15-32.15-4掌握思考理解运用会认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课文描写了漓江水和桂林山的哪些特点?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描写的是一种怎样的美景?积累描写山水景色的词句,抓住特点,按照总起—分述—总结的结构描写景物。项目内容解决措施教学重点进入课文情景,找出描写漓江水和桂林山特点的语句,感悟桂林山水奇特的美,积累好词佳句。生动的语言、优美的音画,入情入境的范读、指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读、含有一定技巧的朗读、教师给予指点和解说,让学生想象桂林山水的美景,感悟祖国大好河山的美,并表达自己体会到的情感。教学难点体会美感,进入课文情境,学习按照总起—分述—总结的结构描写景物的方法。运用多媒体手段及教师语言,抓重点句体会,调动想象体会美感,教师点拨,发现作者的观察、表达技巧。2教学媒体资源的选择知识点编号学习目标媒体类型媒体内容要点教学作用使用方式所得结论占用时间媒体来源15-115-215-315-4掌握思考理解运用幻灯片音画幻灯片幻灯片本课生词桂林山水轻音乐重点句和相应图片小练笔DBGHGHABJEGFJ学生能熟练认读山水特点作者写法用词准确语言优美积累语言学习写法2分钟5分钟5分钟3分钟自制网络下载①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分为:A.提供事实,建立经验;B.创设情境,引发动机;C.举例验证,建立概念;D.提供示范,正确操作;E.呈现过程,形成表象;F.演绎原理,启发思维;G.设难置疑,引起思辨;H.展示事例,开阔视野;I.欣赏审美,陶冶情操;J.归纳总结,复习巩固;K.其它。②媒体的使用方式包括:A.设疑—播放—讲解;B.设疑—播放—讨论;C.讲解—播放—概括;D.讲解—播放—举例;E.播放—提问—讲解;F.播放—讨论—总结;G.边播放、边讲解;H.其它.板书设计2,桂林山水漓江的水:静、清、绿(分述)桂林山水甲天下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总起)桂林的山:奇、秀、险(总结)(分述)3课堂教学过程结构的设计一,激趣导入二,初读感悟三,交流探究教学内容和教师的活动媒体的应用学生的活动教师进行逻辑判断开始由观看山水美景画面入手,情景导入,唤起学生热爱山水的情感课件2、课件3感受山水美景,置身山水之间,想像桂林山水美景课件4学生交流文章的结构初读课文,体验桂林山水的美丽课件5指导朗读,读出美感,教师点拨:大海和西湖给你的感觉是怎样的?理解词语,教师点拨:作者按什么结构来写桂林山水?课件6、课件7课件145课堂教学过程结构的设计课件8、课件9课件10学生交流讨论:大海、西湖有什么特点师:作者将漓江的水和大海、西湖作比较,你能体会到漓江有什么特点吗?学生交流:1,漓江水的特点,2,体会作者对比的写作手法,3,体会作者描写漓江水使用的修辞手法4,体会第二段课文语言的节奏美使学体会到作者把漓江的水和大海、西湖作比较是为了更加突出漓江水静、清、绿的特点,学生也感悟到了作者采用比喻、排比修辞手法的好处是增加文章的节奏美,学生再读课文的过程提高了自己的审美能力课件11、课件12、课件13、课件146课堂教学过程结构的设计课件15、课件16、课件17师:第三自然段的结构与写作方法和第一自然段有相同之处,大家朗读后体会作者是怎样描写桂林的山的?课件课22课件18、课件19、课件20、课件21师:作者描写桂林的山和描写漓江的水一样采用了比较的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