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宪法保障公民权利》教学设计(第一课时)西平县第五中学张本申2015--3--305.3《宪法保障公民权利》教学设计西平县第五中学张本申教学内容:《宪法保障公民权利》第一课时(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粤教版》第五单元第三课)目标要求:1.知识与能力了解宪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识记宪法关于国家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的规定,理解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思想上认识到宪法具有最高权威,神圣不可侵犯,依法治国首先要依宪治国,感受宪法的严肃性与权威性,增强法律观念,激发对法律知识的兴趣,形成遵纪守法,依法办事的行为习惯。教学重点、难点: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根据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的“知识结构”和“发现学习”的理论和程序教学原则,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一系列的学习活动,提高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转换和迁移的能力。我在这节课中采用对比和设疑式教学法,以设疑、激疑、质疑、解疑为课堂教学重要模式,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的途径,达到教学目的。教学手段及教学媒体应用: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将抽象的理论形象化、具体化。教法引导:小组讨论、案例研讨、讲授分析。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师:我们每位同学都有一个幸福的家,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个特殊的家――法律大家族。大家知道这个大家有哪些成员吗?学生回答:略(同时,多媒体出示各种法律样本:宪法、民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刑法等)师:在这个大家族中,谁的法律地位高?学生回答:略[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二、【讲授新课】:1、问题承接情景研讨[引领活动]:辩论――“谁是法律家族的皇帝”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19页,问题交流“谁的法律地位最高”。设问: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中,哪部法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小组讨论交流。小组1:......小组2:......小组3:......小组4:......[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对不同法律的陈述和辩论,让学生对法律有更深的了解。][展示材料]: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摘要)(见附录)[学生思考]1)《未成年人保护法》保护的对象是什么?保护对象的权利有哪些?学生回答,教师总结。2)宪法规定了哪些方面的内容?[教师点拨]:板书1:宪法规定国家生活的根本问题[设计意图:通过材料展示,设计疑问让学生进行思考,采用对比的方法,激发学生探讨普通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和《宪法》两者区别。利用大树根与叶的关系,形象的解答学生疑惑,使学生了解“普通法律只反映国家生活中某一方面问题,属于部门法,是宪法内容的具体化”。2、时事链接阅读感悟[展示材料]:宪法修正案里一个逗号的删改中国青年报消息:(2004年3月)对照6天前提交大会审议的草案,今天经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最后表决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其中涉及对土地和私有财产征收、征用及补偿问题的条文,删除了一个小小的逗号。为了删改这个逗号,大会主席团向代表们提交了长达450余字的解释和说明。[设问质疑]:阅读后,同学们有何感悟呢?[教师点拨]:感悟宪法修改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展示材料]:宪法与普通法律制定和修改程序的对比表(见附录)[设问质疑]:通过对比,此表说明了什么问题?学生回答:略[教师点拨]:说明宪法的制定和修改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知识拓展]: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见附录)板书2: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的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设计意图:通过时事材料展示,问题设计,材料对比,知识拓展,引导学生逐步发现问题,探讨问题,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来理解宪法的制定和修改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三、合作探究归纳分析[展示材料]: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摘要)(见附录)[学生思考]:《未成年人保护法》制定的依据是什么?[教师点拨]:大家请看《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一条。详细规定“根据宪法,制定本法”。[展示材料]:义务教育法第一条为了发展基础教育,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根据宪法和我国实际情况,制定本法。刑法第一条为了处罚犯罪,保护人民,根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