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杜牧《过华清宫绝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杨贵妃能吃到真正新鲜的荔枝吗?古代烽火台的功能是什么?能否准确有效地传递信息?古代的交通、通讯工具有哪些?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古代的交通工具-——木船、马车、轿子我国古代交通的地域特点:南方舟楫;北方马车;百姓步行。共同探究为什么近代交通工具的变化,首先从轮船和火车开始,而不是从汽车和飞机开始呢1、首先与轮船、火车作为近代科技成果问世较早有关。2、其次与西方列强在中国进行殖民扩张的方式有关。材料一:总的来说,洋务派由创办轮运的酝酿到招商局的筹组与创办的过程,是长期而曲折的。其中充满国内顽固派的攻击、阻挠及外国侵略势力的竞争与排挤。……直到甲午战争以前,除招商局以外,只有寥寥可数几家小轮公司先后在几个沿海口岸出现。较之外商在华创办的外轮公司,落后竟达三四十年之久。这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发展过程中一个十分引人注目的现象。材料二:光绪六年岁末,刘铭传力请修筑铁路,李鸿章立足中外,比较支持刘铭传的倡议……但更多的人却不但责骂刘铭传与李鸿章“直欲破坏列祖列宗之成法以乱天下”,而且宣称“铁路行之外夷则可,行之中国不可”。洋务派虽冲破阻力“毅然兴办”,但步履之难可以体味。材料三:甲午战争后,列强在中国疯狂抢夺铁路修筑权。到1911年,中国共有铁路9600多千米,其中,由帝国主义直接或间接投资经营的竟达8900多千米,中国自主修筑铁路只有600多千米。结合下列三则材料分析中国近代轮船航运业和铁路运输业的兴起和发展有何特点呢?共同探究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交通的高速发展成为中国经济版图中最引人注目的篇章。到2001年铁路营业里程达到7万千米,反映铁路运输效率的重要指标,运输密度达到每千米3000万吨,属世界第一;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70万千米,居世界第二,高速公路里程达到了19000千米,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民航机队的规模发展到1000多架,运输周转量达到了140亿吨,已经形成世界最大的民航市场……——CCTV专题报道《中国突飞猛进的交通事业为经济发展加速》1、铁路交通:一、铁路和公路(1)19世纪70年代,外国商人修筑吴淞口到上海的淞沪铁路——我国最早的铁路辛亥革命前,奠定中国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19世纪80年代,清政府修筑唐山—胥各庄铁路——中国铁路诞生的标志;(2)民国:缓慢(西北、西南基本没有铁路)我国最早的铁路--沪淞铁路光绪二年(1876)沪淞铁路通车,中国人就是在这儿,第一次听到了火车的汽笛声。铁路上的铁路上的“马拉火车”“马拉火车”为了运输煤炭为了运输煤炭,清朝政府同意在唐山到胥各庄,清朝政府同意在唐山到胥各庄之间修建一条长之间修建一条长1010千米的铁路。千米的铁路。这条铁路于这条铁路于18801880年兴建,年兴建,18811881年通车。年通车。铁路建成后,由于清政府视先进的蒸汽机车为铁路建成后,由于清政府视先进的蒸汽机车为怪物,尤其害怕它隆隆的震颤声惊动了附近的皇陵,怪物,尤其害怕它隆隆的震颤声惊动了附近的皇陵,就让骡马充当“火车头”,这就出现了就让骡马充当“火车头”,这就出现了“马拉火“马拉火车”的天下奇闻。车”的天下奇闻。1909年9月24日,中国人设计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通车京张铁路全长200多公里,詹天佑为总工程师他设计了“人”字形路线。京张铁路的设计者詹天佑•1876年,英国商人未经允许建造了淞沪铁路淞沪铁路。但不久即被拆毁并掷入大海。•1881年,中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唐山至胥各庄铁路在一片反对声中建成通车。•1909年京张铁路建成通车,成为中国铁路史上的里程碑.这是第一条中国人(詹天佑)自行设计的铁路。铁路交通的发展框架建构近代中国铁路发展缓慢的原因是什么?①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控制。②政局动荡。根本原因: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性质。(3)建国后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彻底竣工并通车。青藏铁路从西宁至拉萨全长一千九百五十六公里,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气候条件最恶劣的高原铁路。中国铁路建设者破解并攻克多年冻土、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