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新区永登五中高一语文必修3第二单元教学设计《寡人之于国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教育目标1.学习本文比喻鲜明,善用排比,对偶,增强文章气势的特点。2.了解课文中词类活用的语言现象,及一词多义的准确运用。二、能力训练目标1.学习巧用比喻释疑的方法,提高论辩能力。2.提高掌握古汉语常识的能力。三、德育渗透目标1.理解孟子主张行仁政,重视民心的向背,利民保民的积极思想。2.对孟子“仁政”的具体内容进行探讨。教学重点学习孟子善用比喻说理,气势充沛的论辩方法。教学难点对孟子“仁政’内容的理解。教学方法讨论、探究:对课文第三部分阐述实行“王道”的七种措施的正确理解。这部分实际上是孟子“仁政”内容的具体化。课时安排疏通课文,把握文章的主旨及结构;分类整理古汉语常识。三课时学习孟子善用比喻说理,气势充沛的论辩方法。对孟子“仁政”内容的理解。【设问导读】参照课文注解,阅读课文,理解文义,识记课文中词类活用的语言现象,及一词多义的准确运用。【温故互查】【自学检测】1.以训练式,完成分类归纳古汉语现象。(1)通假字直不百步耳(直,通“只”,“不过”。句意是:只是没有跑百步罢了。)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通“毋”不要。句意是:不要期望百姓比邻国的多。)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句意是:头发花白的老人不会在路上背着东西顶着东西了。)涂有饿殍(涂,同“途”,道路。句意是:路上有饿死的人。)(2)古今异义词寡人之于国也(寡人,古代国君称自己的谦词。今用于形影孤单的人。句意是:我对国家。)河内凶(河,黄河。今泛指河流。句意是:河内遇到饥荒。)请以战喻(请,请允许我。今常用于对方“请坐”,让对方坐下;“请指导”让对方做指导。句意是,让我用打仗来作比喻。)一、【导入新课】带着一颗朝拜的心,我又一次走近经典聆听孟子。书香扑面的时候,心被虔诚塞得满满。沿着岁月的河道溯源,不觉间仿佛已走过千年。作为一代儒家宗师的孟子并没有走远,他是一座解读不尽的文化宝藏,依然穿越时空给后人启迪,给后人震撼!在字里行间中寻访,在故事寓言里感叹,在会意共鸣中缅怀,在体味博大时礼赞——折服我的,是他的思想、他的学识、他的襟怀、他的文采。二、【温故互查】“亚圣”——孟子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今山东邹城东南)人。是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孟子受业于子思的门人,通儒学经典,在百家学术中独尊孔子。五十岁以后,他曾经率领弟子先后游说齐、宋、滕、魏等君主,宣传他的“仁政”理论。六第1页共4页兰州新区永登五中高一语文必修3第二单元教学设计七十者可以食肉矣(可以,“可”是“可以”,“以”是凭借。今常连用,表示同意,认可。句意是:七十的人可以凭借它吃到肉。)弃甲曳兵而走(走,跑,这里指逃跑。今常指一般的行走。句意是,抛弃铠甲,拖着兵器逃跑。)或百步而后上(或,有的人,不定代词。今常用于选择复句中的选择词。句意是,有的人逃跑百步后停止下来。)斯天下之民至焉(斯,则,那么。今常用于代词,当“这”“此’讲,如“斯文”等。)(3)一词多义于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比,介词)寡人之于国(对,介词)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在,介词)王然而不王者(为王,动词,读wng)梁惠王曰(君王,名词,读wng)以请以战喻(让,介词)可以无饥矣(凭借,介词)以时入山林(按,介词)申之以孝悌之义(把,介词)食狗彘食人(吃,动词)食而不知检(食物,名词)之填然鼓之(没有意义的衬字)王道之始也(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五亩之宅(“的”,助词。)中之以孝悌之义(代词,代百姓。)(4)词类活用填然鼓之(鼓,名词带宾语“之”作动词。敲起鼓。句意是:咚咚地敲着战鼓。)树之以桑(树,名词带宾语“之”,作动词。种植。句意是:<在住宅场地上>种上桑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衣,名词带宾语“帛”作动词,穿上。句意是五十的人可以凭借它穿上丝织品的衣服。)谨庠序之教(谨,形容词作动词,认真从事。句意是: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然而不王者(王,名词受副词“不”的修饰作动词,为王,使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