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个人参考计划总结在农村小学开展教育科研工作的心得一、组建一支精干、协作、让本人指挥自如的科研队伍,是搞好教育科研工作的必备条件。关于组建科研小组,我的心得是:首称,要擅长发觉本人周围的千里马。以挖掘的态度去发觉、以真心去欣赏,找到跟本人志同道合的同志。在农村小学工作十几年,让我明白,好多青年老师在农村呆着得久了,对本人已经麻痹了,没有心思总结本人的优点、长处。每日里只是听铃上课,到点下班。但,每一个人都有想要被人欣赏、被公众承认的潜认识。尤其是教龄在10年左右的老师,这个特征尤为明显。在他们平静、淡定的外表下,积淀着经历、才能与智慧,涌动着一颗不甘平淡的雄心。一旦有人去发觉,去点燃,去唤醒,千里马立即就会一跃而起。我在连山小学先后组建了两个课题研究小组,已经充分体会到这一论断的正确性。第二,要为这支小队伍配置好四品种型的复合型人材。第一类,充满激情,能抬头望路(多读理论书藉,拥有深沉的理论根底)、头脑敏捷,擅长观察、发觉,挖掘咨询题;第二类,埋头苦干(拥有丰富的实践经历)、任劳任怨,反复试验,诲人不倦;第三类,搜集、整理、组织档案;四类,能协调各方,保障供应。在我所精选的两个课题组中,就有两人属于第一类和第四类,有五位属于第二类,有一位属于第三类。两个课题组8个人,既有一腔热情,深化研究的共性,也有各具特长,分工负责,独立开展工作的个性。有这8个人的优势互补,精诚合作,才有两个课题的成功。二、维持研究热情的策略教育科研,周期长,见效慢,事情多,眉目杂,多反复,多曲折。一个课题少则2年,多刚四年六年,如何把热情维持得长久,作为课题的领头人,要多想方法。如何维持课题组的研究热情,我有7点心得,跟大家分享:1、营建一个真诚地交流环境是维持研究热情的先决条件。在农村学校常规教研的评课活动中,我们经常能够看到虚与委蛇,随意应付的现象。如何在课题组的研究活动中去克服?我的心得是:携手合作、共同进步。我们把非课题组的老师作为研究活动的检阅者,让他们来检验、检阅我们。课题小组成员关起门来是一家人,这就特别容易构成一种一致对外的气氛,如此,小组内部的交流就真诚得多了。2、及时提炼子成果是维持研究热情的兴奋剂。及时提炼子成果,能够构成文字,去投稿,去发表,去评奖,让科研组成员享受成功的愉悦。一个亮点,一个办法,一个做法……把它们充实、完善,实例化,拿到教学活动中去验证,发觉缺乏,再充实、再完善……一个子成果就出来了。行之成文,可交流,可申奖,可发表。它们是我们研究过程中的一颗颗珍贵的珠子,是教育科研过程中最好的兴奋剂。有了它们,研究人员不仅享遭到了阶段性成就感,也看到了最终成功的希望。我在主持我校的两个课题的研究过程中,如此的子成果,每学期都有好几个。不完全统计,课题组成员获得德阳市一等奖就有12个,四川省一等奖3个,省二等奖2个,省三等奖5个。《广汉教育》发表文章7篇,德阳市级报刊发表课题组成员的论文3篇,省级报刊发表4篇。另外,及时提炼子成果,不仅可用于投稿,评奖,也可用于老师教学技能竞赛实战。我校课题成员把研究所获的成果,用之于2005年和2007年的广汉市老师教学技能竞赛,获得四人次一等奖。这些论文奖、竞赛奖,印成铅字的方块,象一支支兴奋剂,不断地激起课题组成员的研究兴趣。因此,及时提练子成果,运用子成果,让成员能够成就自我,享受成功,是维持课题组成员研究热情最有效的方法。3、身体历行,感染同伴是维持研究热情的重要的手段。课题组成员尽管是优选的精英,但教育科研周期长、见效慢,多反复。会有找不准切入点,找不到打破口的迷茫和倦怠。这时,能起作用的,不是制度,也不是考核,奖励,而是课题组领头人身体历行,鼓舞士气。在两个课题6年的研究中,我就不少于三次,接过同事手中的教材,教鞭,写方案,上课,请小组成员听课,帮我找咨询题。教学效果好不好,我不好说,但是,每当我亲身上阵之后,其它成员的研究勇气就会再次出现。因此,身体历行,用本人的行动感染同伴,是维持研究热情的重要手段。4、一把手的力量是鼓励的战鼓。任何一种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