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执笔屈木林审核望亚玲课型新课班级姓名学号第二节离子反应(第1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电解质的概念,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2、通过实验事实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二、过程与方法:1、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加深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一、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在水溶液或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叫做电解质在水溶液和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叫做非电解质2、酸、碱、盐是电解质[思考与交流]铜片、石墨能导电,它们是电解质吗?SO3的水溶液能导电,SO3是电解质吗?归纳总结:①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研究的是化合物,单质和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②电解质导电是有条件的,即电解质必须在水溶液或熔化状态下才能导电③能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④酸、碱、盐和部分金属氧化物是电解质⑤非金属氧化物、大部分有机物为非电解质3、电离:电解质离解成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4、电离方程式的书写5、酸、碱、盐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叫做酸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叫做碱电离时能生成金属阳离子(铵根离子)和酸根阴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盐[思考与交流]1.NaHSO4溶液能电离出H+和Na+,NaHSO4属于酸吗?不属于酸,这是因为溶液中阳离子除有H+外还有Na+。[回顾与总结]本节课我们主要探讨了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电解质溶液导电的原因以及从电离的角度理解酸、碱、盐的本质。练习:1、用电离方程式表示下列物质的电离HClHNO3H2SO4NaOHBa(OH)2NaClKNO3MgCl22、物质的水溶液能导电,但该物质属于非电解质的是A.硫酸B.干冰C.蔗糖D.硫酸钡3、下列电离方程式中,书写错误的是A.Ca(OH)2=Ca2++2OH—B.NaOH=Na++O2—+H+C.HCl=H++Cl—D.K2SO4=2K++SO42—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氯化钠溶液在电流作用下电离成钠离子和氯离子B.溶于水后能电离出氢离子的化合物一定是酸C.硫酸钡难溶于水,但硫酸钡属于电解质D.二氧化碳溶于水能部分电离,故二氧化碳属于电解质5、下列物质的导电性能最差的是A.熔融氢氧化钠B.石墨棒C.盐酸溶液D.固体氯化钠6、向Ba(OH)2溶液中逐滴滴入稀H2SO4,则溶液的导电能力A.逐渐变小B.先变大后变小C.逐渐增大D.先变小后变大7、在溶液导电性实验中,往氢氧化钡溶液中滴加硫酸至过量,灯泡的明亮度变化是:明→暗→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溶液的导电性与溶液中离子的浓度有关B.溶液的导电性与溶液中离子数目的多少有关C.灯泡最暗时溶液中无自由移动的离子D.往氢氧化钡溶液中滴加盐酸与滴加硫酸时现象相同8.下列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A.CO2B.Cl2C.BaSO4D.NaOH溶液9.电解质是()A.导电性很强的物质B.在溶于水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C.可溶性盐类D.在溶于水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物质10.下列电离方程式错误的是()A.NaHSO4Na++H++SO42-B.NaHCO3Na++H++CO32-C.MgCl2Mg2++Cl2-D.Ba(OH)2Ba2++2OH-1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固体氯化钠不导电,熔融态的氯化钠能导电,所以氯化钠是电解质B.铜丝能导电,所以铜是电解质C.二氧化二硫溶于水能导电,所以二氧化二硫是电解质D.将硫酸钡放入水中不能导电,所以硫酸钡不是电解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