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陇川县第一中学高三历史学案:第二章封建大一统时期——秦汉(人民版)一、学习目标1.秦朝建立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2.两汉时期的政治经济制度3.两汉时期边疆各族的发展和民族关系4.两汉时期的对外关系5.秦汉时期的文化二、问题与例题分析问题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产生的原因及其特点是什么?原因(1)经济根源:由封建的经济基础决定。封建的个体小农经济要求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权,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安定,保证生产发展。封建地主阶级也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政权保护封建土地所有制,镇压农民的反抗。(2)政治根源:适应地主阶级完成、巩固统一,加强对人民控制的需要。(3)理论法家“集权”理论影响。特点:皇权的至高无上和不可分割;帝位终身制和皇位世袭制;皇帝直接任免各级官史;皇权借助于神权来巩固和加强;以文化专制来巩固政治专制;中央和地方、君权和相权的矛盾伴随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始终。例题:秦朝郡县制适应封建集权政治的需要,最主要在于(D)A.郡县官吏必须对上一级负责B.郡县地方行政管理机构C.郡县官吏与皇帝是臣与君的关系D.郡县完全由中央和皇帝控制,官吏不能世袭解析:联系郡县制内容,通过与分封制对比可以知道,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免,并且不能世袭,实际上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了。故选D。问题2西汉王国问题是怎么一回事?怎样解决的?有什么影响?(1)由来:汉初统治者,错误认为秦朝亡于没有实行分封。所以主张分封同姓王。这也反映了异姓王威胁统治,所以用同姓王来代替。目的是利用分封制和宗法制来巩固政权。诸侯王在封国内有征收租赋,铸造钱币,任免官吏等特权。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王国势力膨胀,严重影响中央集权的巩固。西汉实行的是郡国并行的管理体制。(2)解决:汉武帝的“推恩”“夺爵”。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准许诸侯王把自己的封地再分给子孙,建立侯国,削弱王国势力,使诸侯国没有力量对抗中央。(3)历史影响:巩固了中央集权,实现了政治上的大一统,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例题:西周的分封制与西汉初年的王国分封制(C)A.都是中央集权制B.都是封建君主专制的产物C.都是为了巩固自身的统治而实行D.都随社会经济基础的变化而瓦解解析:西周的分封制是为了巩固奴隶制统治而分封诸侯的制度,不是中央集权和封建君主专制的产物,故A、B项可排除;西汉初年的王国分封制的瓦解是统治者一系列措施的结果,不是因为社会经济基础的变化,西汉的社会经济基础封建土地所有制自始至终未发生变化故D项也不正确,两个时期分封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巩固自身的统治,答案应为C。问题3应怎样正确理解“汉承秦制”而又有所损益?“汉承秦制”主要表现在:(1)两汉沿袭“皇帝制度”,而且皇权不断加强。(2)沿袭秦朝的“三公九卿制”为了加强皇权,汉武帝时形成“中朝”与“外朝”,汉武帝进一步加强尚书台。(3)西汉进一步加强监察制度,设刺史监察。(4)初汉承袭秦朝郡县制,但又推行封国制,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解除王国对中央威胁。东汉发展为州郡县三级制(5)秦朝实行皇帝任免官吏的制度,汉朝进一步完备选官制度,建立“察举制”“征辟制”。(6)汉朝承袭秦朝的“上计制度”,加强对地方官的控制管理。(7)秦朝建立户籍制度,汉朝进一步完备、严密,实行“编户制度”。总之,两汉承袭了秦朝建立的经济制度,但是又有所损益发展,使皇权至上的中央专制集权进一步加强。例题:“汉承秦制”的特点未包括(D)A.中央机构的建制B.地方行政区划C.官吏的控制和管理D.严刑峻法统治人民解析:依托备选项再现秦汉政治制度,确知ABC三项符合史实但不合题意,应予以排除。又由秦朝运用法家思想统治人民,而汉代则主要运用儒道墨三家的思想维护统治,故其正确选项为D项。问题4:两汉之际,中原政权与边疆少数民族之间关系如何?试举例说明。这些关系对历史发展有何影响?应怎样看待这些关系?(1)两汉之际,中原与边疆少数民族的关系:其一是矛盾和战争(如两汉对匈奴的战争)。其二是友好的经济文化交流(如昭君出塞、张骞通西域)。其三是设机构进行管辖(如西域都护府的设置)。(2)影响:两汉对匈奴的战争,解除了匈奴贵族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