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江苏省淮安中学II部高二历史 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教学案VIP免费

江苏省淮安中学II部高二历史 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教学案_第1页
1/6
江苏省淮安中学II部高二历史 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教学案_第2页
2/6
江苏省淮安中学II部高二历史 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教学案_第3页
3/6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课程标准】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重点难点】1、重点:“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社会原因和历史意义。孔子、孟子、荀子、韩非子思想的主要内容。2、难点:儒家思想形成的主要原因。【学法指导】感受人类思想解放对社会发展的推动力,用赞赏的态度认识思想传承的价值。【知识链接】同时联系必修1第1课和必修二第1课认识社会经济对政治、文化的影响。【知识梳理】一、“百家争鸣”(一)含义(时间;流派及代表;特点)1、经济:2、政治:3、阶级关系:4、思想文化:1、道家学派:2、儒家学派:3、墨家学派:4、法家学派:(四)意义1、性质:2、作用:二、早期儒学(一)创立:1、生平:2、著作:3、观点:(1)核心:(2)政治:;(3)教育:1、概况:(1)孟子①“仁政”思想(仁的思想);(二)形成原因(三)流派及代表孔子战国孟子、荀子②③①政治:②伦理观:③自然观:2、影响:三、道家(一)创立:2、哲学:(1)“道”是万物的本原(2)世界万物和人类社会在不断的变化(3)(二)发展:战国庄子1、世界万物都是相对的2、四、法家:(一)集大成者:韩非子(二)主张:(三)评价:【夯实基础】(A级)1、“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A.文化运动B.社会变革C.学术交流D.思想解放运动2、下列关于孔子叙述不正确的是:A.是春秋末期齐国人B.其弟子有“七十二贤人”C.孔子整理过《诗》、《书》、《礼》、《易》、《春秋》D.其思想核心是“仁”3、夏、商、西周时期的学校A.都是官办B.都是私办C.官办为主私办为次D.私办为主官办为次4、认为“恻隐之心”“是非之心”人皆有之,这反映了孟子(二)发展:春秋晚期老子1、政治:“无为而(2)荀子A.“仁政”的思想B.“民本”的思想C.“性本善”的思想D.“致良知”的思想5、下列关于百家争鸣的论述正确的是①百家是指一百个思想流派②其经济原因是井田制的瓦解③他们彼此对立攻击互不相融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6、有人认为:世界万物和人类社会总是不断地运动着,有无、难易、高低、贵贱等相互依存、不断变化。此人是A.老子B.荀子C.孟子D.王夫之【拓展提高】(B级)7、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根本原因是A.地主阶级进行变法,封建制度确立B.奴隶主贵族和封建地主斗争激烈C.代表不同阶级和阶层利益的思想冲撞激烈D.社会经历了划时代的变革8、主张掌握自然规律,然后为我所用的思想家是A.荀子B.庄子C.孟子D.韩非子9、“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段对话表明孔子在政治上主张A.“有教无类”B.贵贱有“序”C.“仁者,爱人”D.“以德治民”10、“仁”的思想在先秦时期的进步意义主要是A.满足了大国争霸的政治需要B.成为各国变法的理论基础C.恢复了西周的礼乐制度D.有利于抑制统治者的暴政11、孔子宣传儒家思想而被受冷落,从阶级的角度分析,他代表A.新兴地主利益B.中下层劳动人民利益C.没落奴隶主利益D.奴隶利益1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材料二: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而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孟子》材料三:“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舟。”——《荀子.王制》(1)三段材料体现了儒家的什么思想?(2)材料一孔子认为治国最关键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3)材料二反映了孟子的什么观点?(4)荀子的话被后世的哪位君主引以为鉴,开创了什么盛世?【思考探究】(C级)13、“孔子象征着什么?一种文化,一种精神,一种观念,还是一种财富?”在中国,如果有人用这样一个问题去问市民,那么,他得到的回答可能会千差万别,因为,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答案都可能成立。下列表述不属于孔子思想精华内容的是...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江苏省淮安中学II部高二历史 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教学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