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碑店三中高二历史导学案学习目标知识点识记理解运用1了解太平天国、辛亥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2认识太平天国的作用和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3认识中共成立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内容分析学习重点和难点近代民主革命的历程和对中国社会发展的作用学习方法讨论法、自主学习法、阅读法学习活动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一、太平天国运动1、背景:鸦片战争后,外来侵略加剧了阶级矛盾;洪秀全受基督教影响创立了“拜上帝教”。2、经过:1851年金田起义(开始)——永安建制(初步奠定政权)——1853年定都天京(正式建立与清王朝对峙的政权)——北伐、西征和天京突围(军事上的全盛时期)——1856年天京事变(由盛而衰)——1864年天京陷落(失败)3、文件:(1)《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前期的革命纲领,①突出反映了农民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②体现了绝对平均主义思想,幻想在小农经济基础上实行均贫富,无法调动人们的劳动积极性,只是空想。(2)《资政新篇》: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集中反映了当时中国人向西方寻找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符合发展资本主义的时代潮流,但缺乏相应的社会基础和实施条件,加之处于战争环境,并未实行。4、作用: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同时也打击了外国侵略者。5、失败原因:根本原因是农民阶级的阶级局限性;重要原因是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说明农民阶级作为小生产者的代表,缺乏科学理论武器的指导,承担不起中国民主革命的重任。二、辛亥革命(一)背景:1、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清政府反动卖国的本质逐渐暴露无遗。2、同盟会的成立——1905年,孙中山,日本东京。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推翻清王朝的统治(民族);创立民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民权);平均地权:资本主义土地纲领(民生)----三民主义(评价:积极: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消极:没有明确的反帝要求,没有触及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同盟会成立的意义: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性的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二)经过1、爆发: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成功的原因);成立湖北军政府,黎元洪为都督;各省响应,清政府土崩瓦解。2、高潮——中华民国成立:1912年元旦、定都南京、五色旗、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民国纪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内容:主权在民、自由平等、三权分立体制、责任内阁制。意义:这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3、袁世凯夺权:向孙中山施压--清帝退位(1912.2.12)--1912.3在北京就职,4月孙中山辞职临时政府迁往北京。4、评价:(1)性质: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2)意义(历史功绩):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②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两干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沉重打击了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③辛亥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④辛亥革命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显著的里程碑。⑤对近代亚洲各国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产生了广泛影响(3)成功的依据: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失败的依据:没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三、新民主主义革命(一)五四运动1、背景:A.一战期间,日本加紧侵略中国,民族危机严重(1915年1月,日本向中国提出“二十一条”,妄图使中国沦为日本的殖民地);B.十月革命给中国指明了革命发展的方向;C.北洋政府的反动政策;D.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2、经过:A.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打倒卖国贼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B.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工人阶级开始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三罢”斗争将运动推向高潮。C.初步胜利:罢免了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的职务;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中国第一次拒绝了由几个强大的帝国主义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