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政治家第10课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学案【学习目标】(1)概述孙中山领导推翻清王朝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主要史实。(2)评价其在二十世纪中国社会巨变中的历史作用。【学习过程】1.孙中山是我国伟大的的先行者。高举旗帜,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了2000多年的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华民国建立后,提出的政策,推动革命高潮到来。2.1889年,孙中山写了《》,试图通过在家乡试行乡村改革,进而推向全国,达到民富国强的目的。1894年,又写了《》,想依靠清政府自上而下改良,发展近代民族资本主义。3.1894年,建立了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提出的口号,成为清朝专制政府最危险的敌人。4.1905年,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在东京成立,以为斗争目标,孙中山被选为总理。在机关报《》的发刊词中,第一次将这个政党的宗旨解释为三民主义。5.是孙中山革命学说的核心内容,也是他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纲领。6.后,孙中山重新解释三民主义,形成一个完整体系。7.1906年,孙中山主持制定《中国同盟会革命方略》,提出的方案;在他认为开展革命首先解决问题,所以大量精力投入到上。8.1911年10月10日,成功,清王朝行将崩溃。1912年成立;9.孙中山为维护共和,反对袁世凯破坏革命,进行了、的斗争;后又为了维护《临时约法》,进行了运动。此后探索中国革命的真理,完成《》一书,此书分为、、三部分。10.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标志着的正式建立;此后取得斗争的胜利;但他认识到革命没有完全成功,1924年创办,简称黄埔军校;1924年发表,重申反帝、反军阀的立场。【知识梳理】1.追随伟人足迹,以孙中山先生的三大人生阶段为框架,编写大事年表:第1阶段孙中山大事记第1阶段为中国出路尝试各种实践的孙中山(1866—1905)大事记①1866年11月12日诞生于,先后求学于。②1892年7月以最优异的成绩在香港西医书院毕业,曾先后在等地行医。③1894年6月,孙中山到天津上书,要求,被置之不理。④1894年在美国创建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策划广州起义。⑤1905年在创建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将其16字纲领在《民报·发刊词》上阐发为。第2阶段孙中山大事记第2阶段建立民国到捍卫民主共和的孙中山(1912~1922)大事记①论战与革命并行②1912年1月1日在建立中华民国,就任临时大总统。③颁布:确立共和政体④辞去临时大总统:关切国家民族利益,发展⑤捍卫民主共和:愈挫愈勇的系列革命斗争。第3阶段孙中山大事记第3阶段顺应时代潮流的历史性转变的孙中山(1923~1925)大事记①遭遇多次失败的苦闷与彷徨②接受过和的建议与帮助③年1月召开国民党一大,改组了国民党,确立了,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发展为)④年月日在病逝。2.思考探究:(1)孙中山先生的思想与他生活的时代有关系吗?请联系现实,谈谈青年的职业选择。(2)孙中山的民主革命是“屡战屡败、屡败屡战”,是什么精神在支撑他,使他“愈挫愈勇”?体现了他的那些精神品质?(3)孙中山先生的“联俄联共”的伟大转变,顺应了什么样的时代潮流?他的革命遗志是由谁继承发扬光大的?现在的我们还有哪些事要继续遵循先生“遗志”。3.概述孙中山先生一生三次伟大转变的历史背景和影响。三次转变时代背景革命思想时代影响4.评价历史人物,理性分析【典题解悟】例1宋庆龄说:“孙中山和中国共产党之间具有历史意义的合作,不是偶然的,它是当时的国际局势和中国本身的内部条件造成的”。这里说的“内部条件”是指()A.一战后,中国民族工业重新受到列强压制B.“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心愿C.中共总结了经验教训,正在积极寻找同盟者D.国民党是中国各政党中比较革命的民主派分析:该题涉及到国共两党合作的根本原因分析,是一道程度选择题,有一定的难度,但应该看到国共两党合作应有共同的斗争任务,这是由当时的主要矛盾所决定的。依据这一标准,不难确定本题的答案应为B。例2材料一“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物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试观日本一国,与西人通商后于我,仿效西方亦后于我,其维新之政为日几何,而今日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