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手工业的进步》一、知识点拨(一)知识网络(二)历史解析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从新石器时代开始,中国手工业彻底从农业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当时的手工业主要是与人类最基本的生活需要相关的部门,如生产工具、生活器皿的制造等。夏商周时期,由于对青铜文化的崇尚,使得冶铜业在这一时期逐步占据主导地位,主要有各种青铜礼器、兵器和实用器的铸造。汉代的手工业以千姿百态的陶制器皿和明器、陶俑的制造为主。此外,漆器、铁器和铜镜铸造业也繁荣起来,造纸和丝织业也取得了开创性的进展。青铜器日益衰退,制瓷业取而代之,瓷器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开始普遍使用。隋唐时期手工业在部门、种类和技术方面,都超过前代。大型铸铁件的出现标志着冶铁业飞速发展,丝织业、制瓷业的发展亦可与之相媲美,雕版印刷业也出现于此时。宋元手工业最引人注目的是多姿多彩的瓷器,制瓷业繁荣一时。各大名窑不断涌现,丝织业出现了缂丝、刺绣、织锦等新工艺,四大发明在这一时期得到完善与传播。明清时期的手工业博采众长,门类增多,品种繁杂,不断发展。二、学习自评(一)知识掌握1.明清时期,我国许多生产部门都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其中不包括()A.云南的采铜业B.四川的井盐业C.景德镇的制瓷业D.河北的农业2.明清时期,南方丝织业进入鼎盛时期,其中著名的丝织业中心不包括()A.苏州B.南京C.扬州D.杭州3.我国古代制瓷业发达,其中根据国外客户的需要,专门烧制西餐用具和鱼缸的朝代是()A.唐朝B.宋朝C.明朝D.清朝(二)能力提高1.我国官营手工业的特点是()①由政府直接经营②生产不计成本,产品精美③进行集中的大作坊生产④产品主要用于高价出售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①②③④2.下列关于花楼机的说法,正确的是()①出现在明朝②至少需要两三个人操作③专门用于精细丝织品的生产④一种棉纺织工具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①②④3.中国瓷器开始大量输出国外是()A.西汉开通“丝绸之路”后B.从唐朝起C.从宋朝起D.明清时期(三)延伸拓展1.下列关于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生产力进步的结果B.商品经济不断发展的表现C.受西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影响D.实行的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2.明朝中后期,在苏州和杭州的一些纺织业部门,出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现象。其中,这里的“机工”是()A.早期资本家B.雇佣工人C.从事买卖的中间商D.手工业者3.下列关于我国制瓷业的说法,正确的是()①周朝时,我国已烧制出原始瓷器②自唐朝起,中国瓷器大量输出国外③宋朝时出现了五大名窑④明朝宣德年间制造的青花瓷,至今被人们奉为珍品⑤清朝根据欧洲商人的订单,专门烧制西式瓷器A.①②⑤B.②③⑤C.②④⑤D.②③④⑤(四)模拟练习1.唐末以前,我国丝织品的主要产地在()A.北方B.长江流域C.四川D.苏浙地区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A.东汉杜诗发明了水力鼓风冶铁工具B.宋朝时,我国已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C.元朝时,民间棉纺能手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D.古代中国被称为“丝国”和“瓷器大国”3.下列关于我国古代手工业的说法,正确的是()①中国古代手工业分为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②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缫丝织绸的国家③官营手工业产品精美,品种繁多④在我国古代社会,家庭手工业品主要用来出售,以换取生活必需品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②③④4.阅读下列材料“上古时期,中国丝绸生产的产地主要在北方,秦汉以后养蚕缫丝技术才逐渐传到南方。唐宋以后,北方森林植被遭到毁灭性的破坏,加上人口增长对粮食需求的增加,导致耕地面积不断扩大,北方再也见不到连片种植桑麻的景象了。”──余桂元:《历史教育在环境教育中可持续发展教育方面的潜能》请回答:(1)根据材料,说明我国丝织业的变化情况并分析其原因。(2)举例说明古代中国向周边国家和地区输出丝绸的情况。(3)北方丝绸生产萎缩的原因是什么?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三、能力拓展(一)学法指导掌握基本历史知识、实现历史知识的积极迁移,是历史学科对学生能力培养的一项重要要求。这是因为: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