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2.4《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学案(岳麓版选修1)(原创)山东省宁阳第四中学·宁召荣21世纪教育网【课程标准】1.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2.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预习学案】一.变法的前夕(背景)1.秦国落后东方诸国(在、、都落后)2.秦孝公图治(前362年),下达《求贤令》,商鞅投秦3.论战立信公元前356年和公元前350年两次实行变法。二.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1.政治上:(1)废除,奖励。①内容:设立20个等级的制度,各级爵位都有一定的特权。规定:没有的国君亲属不再拥有的爵位;立有军功的,按其授予官爵;按照爵位的高低,可以享受各种政治、经济特权。②作用:军功爵制,提高了;打击了贵族的特权,树立的政治、经济优势。(2)建立,强化。①内容:取代西周的分封制,国君任免官员。②作用:使从到的政治、经济、军事权力集中于,强化了。(3)颁行法律,以法治国。①内容:轻罪重刑②评价:能够在一定时期内、一定程度上起到对百姓的威慑作用,能强化人民的意识,保证变法彻底执行的作用;但是措施过于严苛,罚不当罪,势必会引起社会的不满导致社会的不安定。(4)在乡里和军队中实行,严密控制人民。目的:为了加强管理和控制,切实有效地行使政府的权力。2.经济上:(1)废除,奖励。①内容:承认私人占有土地的,允许土地。免除徭役以奖励耕织②评价:正式废除了井田制,推动了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提人们的,稳定国家财政,增加国家实力。(2)统一,抑制商业发展。3.文化上:焚烧诗书,申明法令。4.风俗上:革除戎狄旧俗,禁止成家后的父子兄弟同室而居。三.变法的结果、特点与评价1.结果:商鞅虽死,秦法未亡;【秦法未废除的原因】(1)改革符合地主阶级的愿望,新法适应了时代发展的趋势。(2)“商鞅之法“已经深入民心,人人遵守。(3)变法非常彻底,秦国社会已经沿着变法的轨道向前发展而无法逆转。2.特点:“农战”、“法治”;3.评价:(1)积极作用:变法以法律形式确认了土地私有制,为秦国农业带来生机;使封建国家机器的职能更加健全,中央集权制度的建设从此开始;极大地提高了秦军的战斗力,使其在对外兼并战争中掌握了主动权。总之,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的一次变法。商鞅变法不但沉重打击了旧贵族,发展了地主经济,增强了国力,同时也壮大了军事力量,稳定了统治秩序,达到了国富兵强的目的,为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对秦国以至中国历史的发展都起了重要作用。(2)局限性:变法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广大人民所受的剥削与压迫;另外,变法也未与旧制度、旧文化、旧习俗彻底划清界限。【达标练习】1.“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上述材料主要反映了变法的哪些内容?()①废井田制度,确立土地私有制②奖励军功③重农抑商④建立县制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2.《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族多怨望”。这主要是由于商鞅变法()A.承认土地归私人所有B.准许土地自由买卖C.奖励军功授爵位和田宅D.“燔诗书而明法令”3.商鞅变法之所以遭到旧贵族的强烈反对,是由于()①变法触动旧贵族的利益和特权②秦孝公死去,变法失去政治支持③变法自身有一些局限性④变法也加重对人民的剥削和压迫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4.商鞅在秦国变法,“商君死,秦法未败”,其主要原因是()A.变法得到新兴地主阶级的支持B.变法顺序了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的必然趋势C.变法没有遭到旧贵族旧势力的强烈反对D.变法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21世纪教育网14.商鞅变法的最大意义在于()A.冲击了旧贵族旧势力B.建立了新兴地主阶级专政C.为秦统一中国奠定基础D.废除了奴隶制生产关系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夫秦卒与山东之卒也,犹孟贲与怯夫也;以重力相压,犹乌获之与婴儿也;夫战孟贲乌获之士,以攻不服之弱国,无以异于堕千军之重,集于鸟卵之上,必无幸矣。”——《战国策·韩策一》材料二:商君相秦十午,宗室贵戚多怨望者。……五月而秦孝公卒,太子立。公子虔之徒告商君欲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