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宣汉县第二中学高一上学期地理2.2气压带和风带第2课时导学案学习目标:(1)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对海陆气压中心季节性变化的影响;(2)理解季风环流的形成原因。学习重、难点(1)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对海陆气压中心季节性变化的影响;(2)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比较。学习过程:一、冬、夏季气压中心的成因实际上,地球表面并不是,由于海陆分布、地形起伏等因素的影响,大气环流非常复杂。北半球陆地面积比南半球的陆地面积,而且海陆相间分布。由于差异,大陆的增温和冷却速度快于海洋。海陆冬、夏季速度明显不同,使呈带状分布的气压带被分成一个个高、低压中心。结合课本P36“大陆空气柱图”,思考并回答活动问题。二、北半球冬、夏季高、低气压中心的分布1、阅读课本P37“1月份海平面等压线的分布图”:在北纬60°附近,由于亚欧大陆冷却快,形成亚洲高压(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副极地低气压带被该高压切断,使副极地低压只保留在海洋上,形成北大西洋冰岛低压和北太平洋阿留申低压。2、阅读课本P37“7月份海平面等压线的分布图”:在北纬30°附近,由于亚欧大陆受热快,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亚洲低压(印度低压)最为突出,使副热带高气压带只保留在海洋上,形成北太平洋的夏威夷高压和北大西洋的亚速尔高压。3、高、低气压中心的分布规律南半球基本上呈带状分布,因为南半球海洋面积占优势。北半球气压带断裂成块状分布,因为北半球陆地面积大,海陆相间分布。时间温度气压切断气压带海洋气压中心陆地气压中心7月陆海陆海副热带高压带北太平洋北大西洋亚速尔高压1月陆低海高陆高海低副极地低压带冰岛低压4、冬夏季节海陆上高低气压中心随季节而南北移动,对世界各地的和有着重大的影响。例如冬季,对我国天气影响显著;夏季,对我国天气影响很大。三、季风环流风向在一年内随季节有规律地向相反或接近相反的方向变化。也是大气环流的组成部分,亚洲东部的季风环流最为典型。在下图中分别注出亚欧大陆和北太平洋的气压名称,并画出东亚和南亚的冬夏季风的风向。冬季夏季东亚—西北季风南亚—东北季风的差异东亚—东南季风南亚—西南季风(的季节移动)东亚季风最显著的原因:位于世界最大大陆亚欧大陆,东临世界最大海洋太平洋,海陆热力差异最大。澳大利亚北部:1月(夏季)西北季风(东北信风向南越过赤道偏转而成),海洋吹向陆地降水较多;7月(冬季)东南季风(海陆热力差异),陆地吹向海洋,降水较少。(热带草原气候)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比较成因源地风向性质东亚季风冬季:夏季:冬季:夏季:南亚季风冬季:夏季:冬季:夏季:【同步测试】1、1月份,被亚洲高压切断的气压带是()A.副热带高气压带B.赤道低气压带C.副极地低气压带D.极地高气压带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7月份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大陆上热低压所切断,印度低压最为突出B.1月份,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大陆上冷高压所切断,蒙古,西伯利亚高压最为强烈C.北半球气压带基本上呈带状分布D.南半球向气压带被切断分裂成一个个高低压中心位于甲地的一支古代商船队,利用风力,前往乙、丁两地贸易之后顺利返回原地。读图,根据所学知识回答3—5题。3.从甲地出发的最佳季节应该是()A.夏季B.春末C.冬季D.初秋4.从乙地经丙地,前往丁地贸易必须()A.在北半球夏季出发,经丙地直航到丁地空气由亚洲高压流向阿留申低压和赤道低压成因空气由夏威夷高压吹向印度低压南半球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向右偏冬季B.在南半球夏季出发,经丙地直航到丁地C.在北半球夏季出发,航行到丙地等候下一个风季D.在南半球夏季出发,航行到丙地等候下一个风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