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一、课标要求: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二、网络纲要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发展一、素称发达的官营手工业1.冶铜技术A.原始社会:掌握了冶铜技术。B.商周时期:繁荣(如司母戊鼎、四羊方尊、①青铜礼器)2.冶铁技术A.西周晚期:出现铁器B.西汉:高炉炼铁和炒钢技术C.东汉:杜诗发明②工具——水排D.魏晋南北朝:灌钢法二、艰难经营的民间手工业4.丝织业三、古代手工业享誉世界1.民营手工业A.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缫丝织绸的国家。B.商朝:有了织机C.西周:出现平纹织物和斜纹提花织物D.汉代:在长安设东西织室E.唐朝:唐朝丝织技术高,吸收了⑤的织法和图案风格F.宋朝:织锦吸收了花鸟画中的写实风格G.明清:进入鼎盛,苏州、杭州、南京成为著名的丝织业中心。设有⑥生产的丝织品超过前代3.制瓷技术A.商代:烧制出原始瓷器B.东汉:南方创青瓷C.北朝:北方创白瓷D.唐代:形成③两大系统。唐三彩和秘色瓷有名,出现釉下彩绘开始大量输出国外,已取代丝绸成为中华文明新的象征E.宋代:瓷器遍布各地(五大名窑:汝、定、钧、官、哥)F.元代:制瓷中心④,出现青花瓷和釉里红瓷。G.明清:明代出现斗彩和五彩瓷;清代出现粉彩和珐琅彩;2.家庭手工业:农户个体生产,作为副业存在。A.春秋战国:出现B.秦汉:向前发展C.魏晋南北朝:遭受摧残D.隋唐:恢复和发展E.元朝: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F.明中叶以后:a.民营手工业⑦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b.使用花楼机c.出现⑧,清朝继续发展1.原因:A.中国古代的手工业生产长期领先于世界。B.中外陆路和海上贸易频繁。2.突出成就:A.西汉时,中国丝绸远销亚欧,为中国获得“丝国”的称号。B.唐朝时,中国瓷器大量输出国外,远达欧洲、非洲。明清通过海上丝绸之路,瓷器对外的销量更大。C.明代烧制了带有阿拉伯文和梵文装饰图案的瓷器。D.清代根据欧洲商人的订单,专门烧制西餐用具和鱼缸E.从⑨开始,欧洲国家陆续生产瓷器三、重点拓展■三种手工业经营形态经营形态管理方式生产目的性质、特点地位官营手工业政府直接经营、集中、大作坊生产供军队、官府和贵族生活使用,不在市场上流通国家垄断性质;它凭借国家权力,征调优秀工匠,控制最好的原料,生产不计成本,至明代前期占据主导地位,代表我国古代手工业的最高水平民营手工业民间私人经营供民间消费,作为商品在市场上流通属于商品生产;在重本抑末的社会环境下艰难发展,但后来居上,明中叶后占据主导地位家庭手工业农户的副业供家庭消费和交纳贡赋,剩余部分出售属于自然经济的组成部分;受小农经济的束缚发展艰难,在自然经济时代占有相当的比重。是中国古代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资本主义萌芽1.时间、地点、部门:明朝中后期、江南一些手工业部门2.出现原因: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3.标志:苏州丝织业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手工工场,形成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4.条件⑴发达的农业。⑵发达的手工业生产。⑶发达的商业。⑷充足的货币。新航路开辟后大量白银通过中西贸易流入中国,到明朝后期,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古代中国手工业经济发展的特征⑴建立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之上。⑵官营、民营和家庭手工业三经营形态并存。⑶手工业部门不断增加,劳动分工越来越细。⑷生产技术不断进步,长期领先于世界。⑸生产规模扩大,在明清时出现手工工场。⑹经济重心南移与手工业分布呈相应的变化。四、同步训练☆基础过关1.世界著名科技史家李约瑟说,没有任何的西方人在青铜器铸造方面能超过古代中国人。中国青铜器铸造的鼎盛时期是()A.原始社会末期B.商周时期C.秦汉时期D.隋唐时期2.汉代以来,某地出土了数以千计的青铜重器,青铜铭文多涉及诸侯战争、土地交换等内容。学者推断此地应是A.夏人的活动地域B.周朝的重要都城C.秦朝的阿房宫遗址D.汉初同姓王的封国3.官营手工业在古代手工业生产中占有优势地位,它的主要特点是①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大作坊生产②凭借国家权力,征调优秀工匠,控制最好的原料③生产不计成本,产品大多精美④主要为市场生产精美的商品和对外贸易提供精品()A.①②③④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