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张家口一中高一历史:3.2《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学案一、课程标准1、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认识其对中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2、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及国有企业改革的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3、概述中国创办经济特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分析中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二、重点难点重点: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工作重点转移的战略决策及其意义;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及其对中国农村社会发展的作用;中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难点:了解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内容及其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中的意义。三、知识结构对内:改革----------从农村到城市伟大的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对外:开放----------全方位的新格局四、知识点导学与探究知识点一:工作重点的转移-------十一届三中全会1、历史背景。①②2、时间:3、主要内容:①指导方针(思想路线)②政治路线③伟大决策:对内:;;。对外4、意义:①②③④探究1:为什么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提示:从根本上冲破“左”倾错误束缚,恢复确立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形成;决定改革开放;邓小平理论开始形成等角度思考。探究2:党的工作重点发生过几次转移?分别在什么样的背景下转移的?知识点二:改革---------从农村到城市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1)原因:①②(2)过程:①②③④⑤(3)措施:实行以为主体的责任制。(4)意义:①。②。③。探究3:我国为什么首先在农村改革?提示:可从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基本国情);原有的经济体制;当时农村形势等角度思考。探究4: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否等同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提示:不等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只是调整了土地的经营方式。此外还包括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即大力发展乡镇企业、非农产业等。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①标志:1984年10月②内容:中心环节:管理体制:实行,建立。改革原则:按分开、和经营权适当分离的原则,进一步扩大生产经营自主权。③结果。探究5:如何理解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必然性和实质?提示:必然性:原有体制阻碍生产力发展,改革是发展生产力的必然要求;世界新技术革命的要求等角度考虑。实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改革生产关系中一系列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知识点三、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1、战略步骤:①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基本国策。②1979年,③1980年,④1984年,⑤1985年起,⑦1990年,2、格局特点:、、。3、历史意义:和。探究6:对外开放的客观必然性?(历史教训、经济全球化浪潮、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建设要求)探究7:当今对外开放与旧中国被迫开放的区别?(从前提、性质、结果等角度思考)探究8: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课堂检测: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伟大的历史转折,其根本之处在于A.重新确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方针B.果断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C.解决党政企不分、以党代政、以政代企等长期存在的问题D.实行改革开放的新决策2.1985年邓小平说:“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其本质含义是A.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B.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C.改变陈旧落后的思想观念D.改革不适应经济发展的管理体制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后,安徽凤阳的粮食产量三年跨了三大步,这从根本上表明A.这种责任制是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唯一途径B.这种责任制符合现代化农业的要求C.这种责任制与当时生产力发展的状况相适应D.调动农民积极性就没有实现不了的计划和设想4.1953年开始的我国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都是A.为了调整生产关系以发展生产力B.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C.性质相反的两种经济政策D.为纠正经济建设中“左”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