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四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学习目标知识点识记理解运用1掌握三民主义的提出及内容★2认识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内容分析学习重点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及其推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程中的历史作用学习难点三民主义的局限性学习方法研习和运用历史材料;合作与交流中探究。学习活动拓展练习一、孙中山的三民主义1、三民主义的背景:⑴政治:19世纪末20世纪初,不断加深,社会矛盾更加尖锐。鸦片战争以来,各种改良救国方案的失败。⑵经济:民族资产阶级壮大。⑶思想:孙中山等人学习接受西方近代政治学说,走上了的道路。⑷组织:革命派登上历史舞台,中国同盟会成立。2、三民主义的提出:⑴1894年11月在的秘密誓词中提出了“,,”的主张。(提示:p51知识点)⑵1905年在日本成立的将“,,,”定为政治纲领。⑶1905年11月在同盟会机关报《》发刊词中,把同盟会革命纲领解释为“”。3、三民主义的内容:内容关系内容具体主张评价民族主义(革命)前提推翻反动统治,实现积极:局限:(见下面)民权主义(革命)创立民国推翻,建立。探究: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之间有什么关系?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关系,新三民主义是革命斗争的纲领,是民主革命奋斗的目标,它蕴含着三大民生主义(革命)补充发展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是资本主义土地纲领。4、三民主义的评价:(评价历史的思路:是否符合革命目标(利于完成革命任务);手段(方式)是否适合当时历史情况;是否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和国家发展趋势;是否代表广大人民意愿。)⑴性质: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中国近代纲领。⑵积极:①三民主义被孙中山称为“”,描绘了振兴中华,实现近代化的蓝图。②三民主义集中反映了资产阶级对的追求和发展的要求,反映了人民争取和的强烈愿望,代表的方向。③三民主义在时期发挥了巨大作用,成为鼓舞人民革命斗争的。⑶局限:①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没有明确提出主张。②没有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彻底解决农民土地问题。③这些决定了革命派不可能彻底完成的民主革命任务。5、三民主义实践及结果:⑴实践:(选修二:《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专题一第四节)①1905年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②1911年革命,推翻封建帝制。③1912年建立中华民国,制定《》。④先后发动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等,维护民主共和。⑵结果:①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但并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②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孙中山发动的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等都先后失败。学习思考:与辛亥革命时期的三民主义相比,新三民主义的“新”体现在哪些方面?探究:新三民主义与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的相同点及不同点。政策的精神。三大政策是实现新三民主义革命纲领的方法和手段。有了纲领和目标,没有正确的和完善的方法、手段,纲领和目标就无法实现。实现奋斗目标惟一正确的方法就是“联俄、联共、扶助农工”巩固练习[11.孙中山认为,西方国家贫富不均,劳资矛盾尖锐,“社会革命其将不远”,中国应该防患于未然,因此他提出了()A.民族主义B.民权主义C.民生主义D.民粹主义2.三峡工程是世界上最宏伟的水利工程之一。孙中山先生最早提出了开发三峡水利的设想。这主要体现了他的()A.民族主义B.民主主义C.民生主义D.民权主义3三民主义解决的主要矛盾是()A.各族人民与满洲贵族之间的矛盾B.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C.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D.革命派与保皇派之间的矛盾4、三民主义的核心是()A、民权主义B、民族主义C、民生主义D、三大政策5、三民主义的局限性表现在()①没有明确提出如何夺取政权②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③没有提出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④没有明确的革命目标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6、新三民主义不同于旧三民主义的内容有(B)①反对帝国主义侵略②平均地权③反对民族压迫④节制资本A、①②③B、①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7、新三民主义之所以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主要因为是()A、它与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纲领一致B、它与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若干原则一致C、它适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