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高三历史【课标解读】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其变化的因素。【自学质疑】知识点一变化中的男女服饰1.变化趋势;由拘谨、保守、呆板、向美观、适体、方便、转变。2.近代服饰的变化(1)男子服饰①是近代男子的通常服饰;②在鸦片战争后传入中国,成立后流行;③辛亥革命后,成为中国男子的标准服饰。(2)女子服饰①晚清普通女子的着装开始向合身适体、的方向发展;②20世纪20年代后,经过改革和创新的,成为城镇新潮女性的日常着装。3.现在服饰的变化(1)新中国成立后至20世纪60年代中期:中山装和以、连衣裙为特征的服装成为人们的普遍选择。(2)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末:民众服饰趋于,军装和盛行。(3)改革开放后,人们对服饰的要求开始由穿得暖向穿得好、、过渡。知识点二并行于世的中西餐1.传统菜系:、、、四大菜系。2.西方饮食(1)传入:19世纪40年代起。4.重要影响:知识点三居室建筑的演进1.传统民居:是北方地区的典型民居。2.西式住房的出现(2)影响:中国的居室建筑融入了的特点,成为典型的特征。知识点四习俗风尚的变革1、原因:、新文化运动、新中国的成立以及等的影响。2、表现(1)婚姻风俗古代缔结婚约凭借、媒约之言近代开始主张婚约自主,婚约礼俗开始删繁就简,仿效西方的。现代恋爱自由、成为一种时尚(3)丧葬习俗①近代:丧礼趋于。②现代:殡葬风俗由土葬开始向改革。(3)其他风俗2、探讨影响社会生活变迁的因素【史料探究】材料一父母之命这句话固然视为天经地义不可改易的,但是我们现在做父母的应该要晓得,这几千年来的礼教风俗到了今天决计行不通!……做父母的应该要明白些现在世界的大势!闭关自守,做不到了;农业经济组织下的状态,保不住了。——陆秋心《婚姻问题的三个时期》(《新妇女》1920年4月15日)材料二我在小姊妹的帮忙下,加入了家庭妇联。我看见姊妹们加紧生产,努力学习文化,便愈感到自己的落后,我要好好地向姊妹们学习,我也加入了学习班。新婚姻法颁布以后,小姊妹张丽娟告诉我,说可以到家庭妇联中申请向朱家离婚,婆婆没有理由阻拦我,于是我离婚了,我自由了。——《一个童养媳的新生》(1950年9月1日《解放日报》)材料三婚姻不是件私事,……在任何一个地方男子或女子要得到一个配偶,没有不经过一番社会规定的手续。——费孝通《生育制度》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二,人们的婚姻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作为婚俗背景的经济基础和家庭关系,从传统到近代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材料二中“我”的婚姻态度发生变化的社会条件是什么?(7分)(3)根据材料一、三,不同学者在婚姻自由度问题上的视角分别是什么?我们应如何全面认识这一问题?(3分)【矫正反馈】1.清末民初山西有一首歌谣:破戏台,烂秀才,小足板子洋烟袋;火车站,德律风(指电话),大足板子毕业生。这反映出当地①传统习俗受到冲击②文化教育日渐衰落③生活方式发生变化④思想观念有了改变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2.“番菜争推一品香,西洋风味睹先尝。刀叉耀眼盆盘洁,我爱香槟酒一觞。”这一情景在上海最早可能出现于A.明朝B.清朝C.民国D.新中国3.1927年12月1日,蒋介石与宋美龄在上海举行婚礼,右图是当时的婚礼照片。从这张照片当中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有①当时的中国社会已经有人穿西装礼服②当时中国已经出现西化的“文明婚礼”③中国社会已经彻底放弃传统婚礼④当时中国的高官显贵都不愿意穿长衫、旗袍A.①②③B.①②C.②③D.①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