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过程与方法: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故事情节。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领会文章深刻的内涵,理解人物形象。教学重、难点1.重点:从语言、心理描写中感知人物形象;增补课文情节,进行想象思维训练。2.难点:对童话主旨和借助夸张、想象反映生活的写法的理解。教学方法1.朗读法。在感知课文内容基础上,进行分角色朗读,激发阅读体验,准确把握人物形象。2.讨论法。就情节发展、传神写法和课文主旨的解读设疑,更鼓励学生提出疑问,组织课堂讨论、合作探究,深入品评童话故事。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学过《卖火柴的小女孩》没有?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一个小女孩在除夕之夜被冻饿而死的悲惨故事,作者是丹麦的童话大师安徒生。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另一篇著名童话《皇帝的新装》。二、初步感知1.请一个同学说说有关作者的情况。安徒生,19世纪丹麦著名的童话作家。代表作有《丑小鸭》、《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皇帝的新装》等。2.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它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语言通俗易懂,情节曲折离奇,往往采用拟人的手法。3.分角色朗读课文。(先给大家2分钟找出角色)叙述者,皇帝,老部长,诚实的官员,典礼官,小孩,爸爸,其余全体随员,骑士,大家,街上和窗子里的人均由不当角色的同学齐读。4.补充纠正字音:称职chèn随声附和hè滑稽jī骇人听闻hài三、精细研读1.研读情节。先请大家找出文章的线索,然后请同学按线索复述故事并评价。明线:爱新装—做新装—看新装—穿新装—展新装。暗线:先用一个字概括这篇文章的故事情节:骗。骗子骗人—皇帝受骗—官员助骗—百姓传骗—小孩揭骗。假设这个故事就是某人在进行一次钓鱼活动,那么是谁在钓鱼?他在哪里钓鱼?他的鱼饵是什么?最后,又是谁把丝线剪断了?明确:是骗子在钓鱼,在宫廷和大街上钓,鱼饵是新装,他钓到皇帝、大臣、百姓的赏赐或吹捧。最后被一个小孩剪断了丝线。2.研读人物,体会主旨:A、先请同学们给课文加个副标题:一个……的皇帝。再想想课文中其他人物的性格。明确:皇帝:昏庸、奢侈、虚伪、愚蠢、自欺欺人、色厉内荏大臣:昏庸、虚伪、愚蠢、自欺欺人、阿谀逢迎骗子;狡猾、贪婪、善于设骗小孩;天真、诚实、无私无畏B、下面我们请当年的三个人物:皇帝、骗子、小孩到台上来,其余同学都是当年的百姓,可以对他们进行各种评判。相信大家一定有许多话要对他们说。(三个人物也可以做适当辩护)四、拓展延伸1.思考:这个故事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2.辩论:有人认为骗子的行为值得肯定,有人不同意,你呢?3.写作:假如游行过程中小孩子没有说出真相,故事将如何发展?请续写下去,假如小孩子说出真相,皇上实在难以再装下去,故事又将如何发展?请续写下去。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