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做到记叙具体(转)记叙能力是写作中最基本的一种功夫,它最能见出写作的功底以及对事物、语言的感觉。它的基本要求是准确、具体。如果说“准确”着眼的是词语表意方面的“恰切”与“独致”“具体”在词语达意的层面之外,则还有整体呈示清晰、可感的要求。目前许多同学在记叙中所存在的突出问题是“蹈虚”,即空泛。请先看一段文字:春天的风把我从睡梦中吹醒,不知何时学校变得非常美丽了,校园里增添了假山、喷泉,使我们感受到校园的诗情画意。再看修改的文字:花丛吹过细碎的风,我从沉醉中醒来,身边是婆娑的树影、柔软的草丝、清朗的月光、昏黄的灯饰,这实在是一种人间稀有的遇合,一场永不会再现的梦境。不知何时,干荒的土地上增添了几分盎然的绿意。简单的风景素描里多了几许浓郁的色彩。同时,绛紫色的暮霭投注在静谧的校园中融成一份永远无法触及的美丽,假山池中的泉涌喷薄而出化作无数繁星,那一刻,我就像是在猝然之间领受了沛然的气势,在静僻之中撞见绝美的音符,倍感充盈、饱满和安详。两段文字都是写学校校园的变化及对变化的感受,原稿显然比较空泛,它的“非常美丽”、“诗情画意”,都没有在文章中加以具体落实;而修改稿则具体得多,不仅写了“细碎的风”、“婆娑的树影”、“柔软的草丝”、“清朗的月光”、“昏黄的灯饰”等具体可感的事物,而且也写了自己独特的感受,这样整段文章便给人一种厚实的感觉。空泛是由于对事物只作表面化的把握所致,从写作者的角度来看,它既缺少一种整体感也缺少一种投入和独特的感悟。具体到写作的层面,首先是在写作中还缺少一种寻求确切、具体的意识;其次缺乏一种最基本的作文的视野;再次缺少一种对生活的具体感受。一句话,写作的素养还有待提高。在作文中,如果我们不认真对待这种最基本的微观构件,人们说我们读了十几年书,连最基本的文章也不会写,就会成为必然,我们也就不能在写作中培养我们的创造力。具体是写好文章的基础,而如何使我们的文章由“蹈虚”走向具体呢?一、“求真”思维是表达具体的前提所谓“求真”思维是说文章写作中要考虑的首要问题是它的真实性、可感性。“求真”思维的具体体现是写人要抓住其特征,写物要突出其形态,写事要突出其发展过程等。如果同学们在作文中有了这样明确的思维指向,作文蹈虚的情况就会大大改善。据笔者调查,不少同学写作根本没有这种明确的思维意识,只是想着写什么,如何完成字数的要求。这里当然有老师训练的失误,有任务性要求对同学们写作的戕害,有应试的阴影。但我们可以想一想,在文章的阅读中,老师对“具体”的分析强调应该是最多的,而我们为什么偏偏在这种最基本的要求上还达不到呢?我认为这种“求真”思维品质的缺乏是其关键。“求真”思维的形成,一是在阅读中感悟,二是要注意写作中“蹈虚”空泛事例的细致矫正及正向例子的借鉴。当同学们的“求真”意识形成后,就会逐步改变“蹈虚”的毛病,就是在写作中遇到材料掌握、语言运用上的障碍,也会通过变换而达到具体的目标。二、占有材料是表达具体的基础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文章写作的具体,当树立了“求真”的思维指向后,就要注意对材料的占有。没有对丰富材料的占有,“具体”就会变成一句空话。当然“具体”有其构成的技巧,但不管怎样任何技巧都是以丰富的材料作支撑的。比如要一个北方的同学写南方某公司生产规模的文章,他是无论如何也是写不具体的。但我们作文时所遇到的困惑往往不是没有占有材料,而是明明占有大量的材料却还不能表达具体。目前不少老师引导学生在作文时运用教材中的材料,并对课本的内容进行梳理归类,这对同学们使用教材确实有一定的作用。但仔细观察同学们在实际的作文中,运用课本中的材料还是很少。大家在作文中运用的比较恰当的材料,大多是曾经感兴趣、经过思考的,而课本中大多数材料恰恰是陈旧的脱离现实的,或者和同学们的生活联系不大的,其学习只有单向的接受,很少有引发思考的价值。在这种情况下对材料进行深入的思考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另外还要思考社会上司空见惯的事物,思考我们手中已有的材料。思考的方法一是变角,二是追问,三是辐射。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