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新余市2017届高三高考全真模拟考试数学(理)第Ⅰ卷(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已知集合,集合,则()A.B.C.D.【答案】C【解析】集合,,则,故选择C.2.已知复数是纯虚数(其中为虚数单位,),则()A.1B.-1C.D.【答案】C3.我国古代数学名著《九章算术》的论割圆术中有:“割之弥细,所失弥少,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则与圆周盒体而无所失矣”.它体现了一种无限与有限的转化过程,比如在表达式中“…”即代表无限次重复,但原式却是定值,它可以通过方程求得.类似上述过程,则()A.3B.C.6D.【答案】A【解析】由题意结合所给的例子类比推理可得:,整理得:,则,即.本题选择A选项.4.现行普通高中学生在高一升高二时面临着选文理科的问题,学校抽取了部分男、女学生意愿的一份样本,制作出如下两个等高堆积条形图:根据这两幅图中的信息,下列哪个统计结论是不正确的()A.样本中的女生数量多于男生数量B.样本中有理科意愿的学生数量多于有文科意愿的学生数量C.样本中的男生偏爱理科D.样本中的女生偏爱文科【答案】D【解析】由条形图知女生数量多于男生数量,有理科意愿的学生数量多于有文科意愿的学生数量,男生偏爱理科,女生中有理科意愿的学生数量多于有文科意愿的学生数量,所以选D.5.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A.B.C.D.【答案】A【解析】根据三视图可知,该几何体是棱长为2的正方体截去以一个以顶点为球心,2为半径的球,所以该几何体的体积为,故选择A.6.执行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若输入的,,则输出的()A.4B.5C.6D.7【答案】B【解析】执行该程序框图,可知第1次循环:;第2次循环:;第3次循环:;第4次循环:;第5次循环:,此时成立,输出结果,故选B.7.已知实数满足不等式,则的最大值为()A.0B.2C.4D.5【答案】D【解析】绘制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结合目标函数的几何意义可得目标函数在点处取得最大值5.本题选择D选项.8.已知双曲线的左右焦点分别为,,以线段为直径的圆与双曲线在第二象限的交点为,若直线与圆相切,则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是()A.B.C.D.【答案】D【解析】设切点为M,则EM∥PF1,又,所以|PF1|=4r=b,所以|PF2|=2a+b,因此b2+(2a+b)2=4c2,所以b=2a,所以渐近线方程为y=±2x.本题选择D选项.9.已知函数()的图象在区间上恰有3个最高点,则的取值范围为()A.B.C.D.【答案】C【解析】由得,若函数()的图象在区间上恰有3个最高点,根据正弦函数图像可知,则应满足,解得,故选择C.10.某高校大一新生中的6名同学打算参加学校组织的“演讲团”、“吉他协会”等五个社团,若每名同学必须参加且只能参加1个社团且每个社团至多两人参加,则这6个人中没有人参加“演讲团”的不同参加方法数为()A.3600B.1080C.1440D.2520【答案】C【解析】由于每名同学必须参加且只能参加1个社团且每个社团至多两人参加,因此可以将问题看成是将6名同学分配到除“演讲团”外的四个社团或三个社团,可以分两类:第一类:先将6人分成四组,分别为1人,1人,2人,2人,再分配到四个社团,不同的参加方法数为种,第二类:将6人平均分成三组,在分配到除“演讲团”外的四个社团中的任意三个社团,不同的参加方法数为,所以由以上可知,不同的参加方法数共有1440种,故选择C.方法点睛:排列组合中不同元素的分配问题,往往是先分组,再分配.在分组时,通常有三种类型:①不均匀分组,②均匀分组,③部分均匀分组,由于分组的无序性,所以在均匀分组和部分均匀分组时,要注意解序,即剔除顺序.11.数列是以为首项,为公比的等比数列,数列满足,数列,若为等比数列,则()A.B.3C.D.6【答案】B【解析】由题意,,则,得,要使为等比数列,必有,得,故选B.【方法点晴】本题主要考查等比数列的定义、等比数列求和公式,属于难题.判定一个数列为等比数列的常见方法是:(1)定义法:(是常数),则数列是等比数列;(2)等比中项法:(),则数列是等比数列;(3)通项公式:(为常数),则数列是等比数列.本题先利用方法(3)判定出数列是等比数列后再进行解答的.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