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八中3月月考历史试题一、选择题(20*3=60分)1、“西周时期,实行了垄作法;西汉时实行代田法,还采用轮作倒茬和间作套种方式;宋代以后,江南地区形成稻麦轮作的一年两熟制和一年三熟制。”这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农业A精耕细作的生产模式B.男耕女织的经营方式C.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D.农业技术的变革创新2、西周时期实行“工商食官”制度,这表明当时的手工业和商业A由官府控制B不受官府的干预C存在官营和私营的区别D以私营手工业和商业为主3、荀况《荀子·王制》中记载:“论百工(评论各种工匠的技术),审时事,辨功苦(精巧与粗劣),尚完利,便备用,使雕琢、文采不敢专造于家,工师(管理工匠的官)之事也。”以上材料主要体现了A.官府对手工业的制造、管理有严格的制度和规定B.官营手工业代表着当时的最高工艺水平C.汉代手工业受到官府的严格限制D.官营手工业有专门的官府作坊,不能私自在家制造供统治者使用的产品4、1985年,一艘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沉船被发现,船上载有景德镇生产的青花瓷。该船沉没时间最早应是A北宋中期B元末明初C明末清初D鸦片战争时期5、《新全球史》记载,从公元前6世纪开始,铁制农具在中国骤然增加,铁犁、铁镐、铁锹、铁锄、铁镰刀和铁耙在乡村里成为日常用具。这一现象给当时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包括①“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②“秋七月,初税田”③“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④“公食贡,大夫食邑,士食田,庶人食力,工商食官”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6、明朝官员谢杰在《虔台倭纂》中指出:“寇与商同是人,市通则寇转为商,市禁则商转为寇,始之禁禁商,后之禁禁寇。禁之愈严而寇愈盛。片板不许下海,艨艟巨舰反蔽江而来;寸货不许入番,子女玉帛恒满载而去……于是海滨人人皆贼,有诛之不可胜诛者。”以下各项是对这一表述的理解,其中不恰当的是A海禁的负面作用明显B海禁使商人铤而走险C海禁加剧了寇患D应当废除海禁政策7、7.英国的黑奴贸易通常以“三角贸易”的形式进行。右面关于“三角贸易”的示意图中,①处的“商品”应为()8、19世纪中后期的英国“贵族每天酗酒赌博来消磨时光,结果负债累累;一个年薪100磅的下院书记官一年受贿5000磅;新兴的工厂主阶层一心只想如何发财,有了钱就在自卑驱使下拼命讲排场”。这最能体现出A.工业革命引发了道德危机B.工业革命导致英国政治更加混乱C.工业革命引发阶级关系的变动D.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9、复旦大学教授芮明杰说:判断工业革命的标准不是简单地从技术是否进步或者技术是否变革,因为技术每天都在进步与变革,能够称之为工业革命的技术进步,应该是导致了人类生产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的技术。以下不符合上述标准的是A.铁器牛耕技术导致自耕农和新型地主出现B.有指南针的大帆船出现导致了新航路发现C.蒸汽机的发明导致了大机器和标准化生产D.电力技术的应用推动了新型工业迅速发展10、“殖民制度大大地促进了贸易和航运的发展,‘垄断公司’是资本积累的强有力手段,殖民地为迅速产生的工场手工保证了销售市场,保证了通过市场的垄断而加速的积累。在欧洲以外直接靠掠夺、奴役和杀人越货夺得的财宝,源源流入宗主国,在这里转化为资本。马克思这段话实质上揭示了()A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B殖发活动的进步意义C西欧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D西欧资本主义发展的血腥性质11、1870年以后,欧美国家重工业发展迅速。在重工业的各个部门,生产流程日趋复杂,一个产品需要多道工艺流程分工与技术的复杂性与19世纪前期不能同日而语。因此,垄断组织在重工业的各个领域中发展很快。这说明A.资本主义生产的不稳定性加剧B.生产技术的发展是生产组织形式变革的催化剂C.垄断是推动科学技术进步的主要动力D.垄断贯穿于资本主义生产的整个过程12、新航路的开辟带来了“地理大发现”,从而引起了“商业革命”。体现“商业革命”的表现是A.黑奴B.工业产品C.茶叶、丝D.财富、原料A.美洲的烟草、玉米、可可等商品可能出现在欧洲市场上B.贵金属的大量流入,西欧金银持续贬值,物价直线上升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D.西班牙、意大利等欧洲国家的殖民扩张加剧13、下面是英、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