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方案】(专题史全国卷Ⅰ)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第一部分模块二第一步专题五课时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提升训练(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5·广东茂名二模)“继哥伦布而起的探索新世界的西班牙冒险家,似乎都具有同一动机。……当这班冒险家到达一个未曾被发现的海岸时,首先调查的就是那里有没有金矿可以发现。”该材料说明()A.新航路开辟促进世界市场雏形出现B.新航路开辟引发了价格革命C.新航路开辟改变了欧洲贸易的中心D.对财富的追求是新航路开辟的动力之一解析:选D。据材料“这班冒险家到达一个未曾被发现的海岸时,首先调查的就是那里有没有金矿可以发现”说明冒险家开辟新航路的动力之一是寻找黄金,“对财富的追求”符合新航路开辟寻找黄金的原因,故选D项。促进世界市场雏形出现、引发价格革命、改变欧洲贸易中心都是新航路开辟的历史影响,故A、B、C三项错误。2.1559—1609年的欧洲商业网络在西班牙半岛遇到了一个货币高压脊,正如冯·廷南的模式中分析:按白银计算的商品价格,随着商品距离西班牙愈远而递降。造成上述情况的主要原因是()A.西班牙地势高于欧洲其他地区B.西班牙成为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中心C.西班牙商品经济非常发达D.西班牙对殖民地的疯狂掠夺解析:选D。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价格革命。依据材料“1559—1609年的欧洲商业网络在西班牙半岛遇到了一个货币高压脊”,可知是在新航路开辟后出现的现象并不是因为西班牙地势高于欧洲其他地区,故A项错误;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并非世界货币体系中心,故B项错误;依据材料“按白银计算的商品价格,随着商品距离西班牙愈远而递降”,可知西班牙出现了价格革命,西班牙商品的价格高于其他地区,故C项错误;依据材料“按白银计算的商品价格,随着商品距离西班牙愈远而递降”,可知西班牙出现了商品价格上涨,而究其原因就是新航路开辟以后,西班牙通过对外的殖民扩张,白银数量迅速增加进而贬值,故D项正确。3.(2015·江苏四市二模)从16世纪初开始的一段时间里,欧洲各国进行的国际贸易由输出、交换或生产、获利组成。下表三组“商品”在甲、乙、丙三地流动。请判断甲、乙、丙分别是当时的哪三个地区()组别甲乙丙商品内容盐、火器、五金、酒、布匹糖、烟草、玉米奴隶A.欧洲、美洲、非洲B.亚洲、美洲、非洲C.亚洲、美洲、欧洲D.欧洲、亚洲、非洲解析:选A。据三个地区商品交易的内容,推断该国际贸易为三角贸易,欧洲将盐、火器、五金等运到非洲获取奴隶,再将奴隶运到美洲,从美洲获得糖、烟草、玉米等商品依次对应欧洲、美洲、非洲,故A项正确;亚洲与美洲没有直接贸易往来,故B项错误;提供劳动力奴隶的地区是非洲,故C项错误;糖、烟草、玉米等商品的提供者是美洲,故D项错误。4.(2015·江苏南通、扬州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科恩在任职期间把葡萄牙人从东印度群岛赶走,并使其后任们能够将葡萄牙人逐出马六甲(1641年)和锡兰(1658年)。科恩也骚扰英国人,阻止他们对印度尼西亚群岛的渗透,迫使他们退回到自己在印度的据点。”据此推断科恩是()A.荷兰的殖民官员B.印尼的民族英雄C.西班牙的探险家D.法国的殖民总督解析:选A。本题考查西欧国家的殖民扩张——荷兰的殖民扩张与掠夺。1641年和1658年属于17世纪中期,由材料判断科恩不是葡萄牙人,也不是英国人,联系“荷兰在17世纪上半叶成为海上马车夫”可推断,科恩应是荷兰人,故A项正确;科恩的活动范围除了印尼,还有东印度群岛、马六甲和锡兰,故B项错误;西班牙的殖民方向主要是美洲,且在17世纪中期已经衰落,故C项错误;法国在17世纪中期尚未崛起,故D项错误。5.(2015·济南一模)英国政府1701年9月29日宣布,对来自印度、中国、波斯的丝织品、混纺品,“除白底棉布以外的所有染过色的白细布、薄毛织品,均封存仓库”。上述“违禁品”一经发现,均予没收。对其所有者和贩卖者课以二百英镑的罚金”。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是()A.英国拥有广阔的海外殖民地B.英国保护自身棉纺织业的发展C.斯图亚特王朝试图“闭关锁国”D.英国为工业革命开拓国内市场解析:选B。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