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大动乱同步练习2一、选择题20世纪60年代中期,毛泽东发动了“文革”。“文革”的发动不是偶然的,它是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根据相关知识回答1~2题。1.下列关于60年代中期我国社会形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我国周边的国际局势日趋紧张B.党内指导思想上的“左”倾错误日趋发展C.阶级斗争的发展日趋激烈D.毛泽东对国内形势的估计发生了严重错误【分析】在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以后,阶级矛盾已不再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明确这一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答案】C2.造成“文革”悲剧的社会成因包括①长期以来“左”的倾向没有得到扭转②近代帝国主义的侵略③没有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民主机制④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久远,影响深远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分析】本题属组合式选择题,解答时要对组合项进行认真的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很容易对②的内容作出正确的判断。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推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肃清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所以,②的内容是错误的。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久远,这就使封建的流毒长期存在,难以从根本上加以肃清,如个人崇拜等。【答案】B“文革”开始后,全国陷入空前的大混乱。根据相关知识回答3~6题。3.1966年夏,中共中央提出,“这次运动的重点,是整党内那些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其中的“当权派”是指A.林彪、江青为首的野心家B.各级坚持正确路线的领导干部C.文艺界的领导D.犯过“左”倾错误的党的领导人【分析】本题属材料式选择题,读透材料是解题的关键。根据材料,很容易排除A、D两项。就B、C两项,C项仅局限性于文艺界,“文革”的范围显然不仅仅是在这一领域。【答案】B4.“文革”的实际指挥部是A.中央文革小组B.中共中央政治局C.毛泽东D.中央军委【答案】A5.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二月抗争”是针对A.红卫兵运动B.“全面夺权”风暴C.刘少奇冤案D.上山下乡运动【答案】B6.1971年11月14日,毛泽东指着叶剑英对人讲:“你们再不要讲他‘二月逆流’了。‘二月逆流’是什么性质?是他们对付林彪、陈伯达、王、关、戚。”这段话表明A.毛泽东认识到极“左”的危害并开始纠正错误B.“二月逆流”是一场反对林彪阴谋集团的斗争C.“二月逆流”不以反对“文革”的“左”倾错误为目标D.毛泽东承认所谓“二月逆流”是一个错案【分析】在题目所引材料中,毛泽东发表了自己对“二月逆流”的看法。从材料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来看,毛泽东已意识到“二月逆流”是一个错案,但材料并没有反映出毛泽东要纠正整个“文革”的错误。【答案】D1968年开始,广大知识青年掀起了上山下乡的高潮。根据相关知识回答7~8题。7.导致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原因有①大学不招生②工厂不招工③商业和服务行业不发展④农村最有益于知识青年的成长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分析】知识青年最应该接受的是正规的学校教育,以利于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答案】C8.对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结果的表述,正确的有①使知青经受了一定的锻炼②造成了人才的断层③广大青年失去了接受正规教育的机会④给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带来相当的困难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D二、非选择题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但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已经基本解决,几千年阶级剥削制度的历史已基本结束,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已基本建立起来,革命的急风暴雨时期已经过去。——中共八大决议材料2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存在着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存在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阶级斗争不可避免,并且要反映到共产党内来,成为产生修正主义的社会根源。——中共八届十中全会决议请回答:(1)概括材料1的主要观点。(2)材料2与材料1相比有何变化?反映了什么实质?有何危害?【分析】本题的两段材料围绕着对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选取,一是八大正确认识,一是八届十中全会的错误认识。两个不同的认识,对中国社会带来了不同的影响,后者促进了“左”倾错误的滋长,造成了巨大的危害。【参考答案】(1)材料1认为国内基本矛盾——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已经基本解决。(2)变化:材料2否认无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