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字主题1.(2015·广东汕头高二期末·26)(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明代,出现了许多新的名词,反映了飞速发展与变化的社会生活。明代俗谚道:苏州样,广州匠。明代广东人颇为崇尚“奇器”,而番舶贸易的存在及其发展,使广州人可以充分享用来自东、西洋的金银之器。广州所造锡器,号称天下最良;广州佛山镇所产的铁锅,更是行销天下。所谓“苏州样”,即“苏意”,就是苏州已经成为领导天下时尚之都。凡衣服式样,新鲜、离奇,一概称之为“苏样”;见到别的稀奇鲜见的事物,也成为“苏意”。“时玩”则是明代出现的新词,宣德铜器、成化窑器,都是明代的时玩。时玩之风滥觞于江南的好事缙绅,最后经徽州那些巨商大贾推波助澜,遂成全社会风气。同时,沈周、唐寅之画,文徵明、祝允明之书法,无不成为人们收藏的抢手的“时玩”。“杭州风”一词,也是明代各地相当流行的新词。这缘于杭州人喜欢掺假,如酒掺灰、鸡塞沙、鹅、羊吹气,鱼、肉注水,织作刷油粉,外面漂漂亮亮,里头却是空心甚至腐败。明代中期后,随着生产力发展、商业繁荣之后,也有一个从温饱向奢华的过渡。所谓“新开门七件事”:诙谐、听曲、游玩、博弈、买春、收藏、花虫鱼鸟。其中既有大众百姓逗闷的乐子,也有文人士大夫打发闲暇的雅趣。即生活的享乐化与艺术化。——摘编自陈宝良《明代社会生活史》材料二中国文字,论其字形,则非拼音而为象形之末流,不便于识,不便于写;论其字义则意义含糊,文法极不精密;论其在今日学问上之应用,则新理新事新物之名词,一无所有;论其过去之历史,则千分之九百九十九为记载孔门学说及道教妖言之记号。此种文字,断断不能适用于二十世纪之新时代……欲使中国不亡,欲使中国民族为二十世纪文明之民族,必以废孔学、灭道教为根本之解决,而废记载孔门学说及道教妖言之汉文,尤为根本解决之根本解决。中国文字,迟早必废。而循之进化公例恐终无可逃。——摘编自陈独秀、钱玄同言论《新青年》(1918年)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代新名词产生的原因。(8分)(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归纳钱玄同、陈独秀的主张,并简要予以评析。(10分)(提示:评析=观点合理性及影响+观点局限性及影响+观点产生的原因)【考点】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法的发展;古代中国的绘画艺术;新文化运动;语言文字主题【解析】(1)根据材料一“而番舶贸易的存在及其发展,使广州人可以充分享用来自东、西洋的金银之器”归纳为海外贸易兴盛;“时玩之风,滥觞于江南的好事缙绅,最后经徽州那些巨商大贾推波助澜,遂成全社会风气”归纳为商人士绅群体壮大;“其中既有大众百姓逗闷的乐子,也有文人士大夫打发闲暇的雅趣。即生活的享乐化与艺术化”可以归为书法艺术的世俗化;“‘杭州风’一词,也是明代各地相当流行的新词。这缘于杭州人喜欢掺假,如酒掺灰、鸡塞沙、鹅、羊吹气,鱼、肉注水,织作刷油粉,外面漂漂亮亮,里头却是空心甚至腐败。”可以归纳为商品良莠不齐等。还可以从商品经济发展、经济重心南移等角度回答。(2)第一小问主张,根据材料二“欲使中国不亡,欲使中国民族为二十世纪文明之民族,必以废孔学、灭道教为根本之解决,而废记载孔门学说及道教妖言之汉文,尤为根本解决之根本解决”可知是废除汉字以开启民智。第二小问评析,合理性根据材料二“中国文字,论其字形,则非拼音而为象形之末流,不便于识,不便于写;论其字义,则意义含糊,文法极不精密;论其在今日学问上之应用,则新理新事新物之名词,一无所有;论其过去之历史,则千分之九百九十九为记载孔门学说及道教妖言之记号”可以归纳为汉字用于记载旧文化汉字笔画文法繁琐,使用汉字不利于西学传播。影响,从积极与局限性两个角度来回答,结合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来分析。观点产生的原因,从民族危机、传统思想影响、救亡图存思想推动,西方进化论思想的影响等角度回答。【答案】(1)原因:商品经济发展(社会经济发展);市民群体壮大;海外贸易兴盛;手工业的进步;经济重心南移;商人士绅群体壮大;书法艺术的世俗化;商品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