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卫辉一中2015-2016学年度高一4月月考模拟卷历史试题第I卷(选择题)1.《马可·波罗行纪》载:“应知汗八里城(即元大都)内外人户繁多,有若干城门即有若干附郭。此十二大郭之中,人户较之城内更众。郭中所居者,有各地来往之外国人,或来入贡方物,或来售货宫中……”对此以下理解错误的是A.元大都贸易发达、人口众多B.元朝时期中外交往频繁C.元朝时已存在朝贡贸易D.元朝政府鼓励商业发展2.据《礼记·月令》载:“百工咸理,监工日号;毋悖于时,毋或作为淫巧(新奇的物品),以荡上心。”《礼记·王制》中还说,如有人挟“奇技、奇器以疑众,杀”。在等级制度森严的古代中国,这种指导思想对手工业生产实践产生的直接影响是A.政府轻视对手工业生产的管理B.手工业生产的规模无法扩大C.手工业产品的质量难以提高D.扼杀了能工巧匠的聪明才智3.有学者认为,“洋务运动”最重要的历史作用便是增强了集权专制控制社会的能力,相应地减少了国民所能保留的自然权利,客观上为专制升级提供了物质条件。这说明:A.洋务运动是晚清加强专制集权的经济手段B.洋务运动剥夺了民众的民主权利C.洋务运动改变了晚清政治体制D.洋务运动使清朝专制达到顶峰4.20世纪初,上海出现了有轨电车。当时的上海人力车夫组织起来反对电车抢了他们的生意,并运来大量石子泥块,放入轨道槽中,以阻止电车通行,电车公司派人与人力车夫调解,又被打伤。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有轨电车是西方侵略中国的工具B.西方近代科技被国人逐步接受C.近代城市生活受到西方工业文明的影响D.上海市民反对在市政中应用近代科技5.据中国海关统计,从19世纪70年代初到80年代末,进口纱布的单位售价下降了25%左右,棉布的进口量增加了27%,到90年代,通商口岸城镇“衣土布者十之二三,衣洋布者十之七八”。出现这一局面的最主要积极影响是A.促进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B.自然经济开始解体C.传播了资本主义的思想观念D.促进了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6.1908年,芜湖商办明远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吴兴周出任总经理,经清政府农工商部批准,注册了“黑白月亮”商标。该商标能够注册的最有利的条件是A.“实业救国”成为当时的社会思潮B.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C.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D.甲午战争后自然经济瓦解的速度加快7.明清时期,一代代的徽州人靠贩运盐、茶、山货,东进苏杭无锡,南达湘、蜀、云、贵、川,往来京、晋、冀、鲁、豫间,远涉西北、东三省,甚至扬帆入海与日本进行贸易,使“无徽不成镇”叫遍天下。这说明这一时期①政府放弃了歧视商人的政策②商业市镇兴起,城镇经济繁荣③私营手工业产品大量进入市场④农产品大量进入市场,小农经济与市场联系加强A.①②③④B.②③C.②③④D.②④8.下面是建国后我国某时期的一幅宣传画,图中的文字为:“稻麦肥壮冲云端,一根麻绳两头牵。兄妹好玩打秋千,一荡荡上九重天。”对此,以下解读正确的是A.表明当时我国粮食获得了空前大丰收B.这幅画出现在建国初的土地革命时期C.反映了人民改变经济落后面貌的愿望D.进一步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9.建国以来,我国人民对时间的掌握方式发生着变化,有这样的说法:20世纪50年代看天上(太阳),70年代看墙上(挂钟),80年代看手上(手表),90年代看腰上(BP机),21世纪看手机。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A.我国人民生活习惯发生了变化B.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发生了变化C.我国的轻工业发展很快D.我国人民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变化10.近代著名作家张爱玲在《更衣记》中写道:1921年女人穿上了长袍。在民国推行的服制中,女性穿着的称谓里没有旗袍。当初女人也不穿满族人的长袍,就是想与男人一样平等。只是这种长袍的形式与旗人长袍的形式十分相近,久而久之媒体就把这种服装称为旗袍了。由此可见,近代旗袍A.来源于民国政府的推行B.是追求男女平等的象征C.是反对清朝统治的产物D.1921年开始流行于全国11.下列是古代某藏家的三件典型藏品,这位收藏家可能生活的时代最早是在A.唐朝B.元朝C.明朝D.清朝12.农耕文明催生了较为完善的土地制度。“这是按照人口分配土地的制度,但是仅分配国家掌握的土地,不触动地主的原有土地。”这段材料描述的土地制度是A.井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