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好低年级识字教学识字是阅读与写作的基础。小学生只有具有一定的识字量,具备一定的识字能力,阅读与写作才能成为可能。识字的多少、快慢,直接关系到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强弱。新的课程改革也把低年级识字教学列入了重点。语文新课程标准(阶段目标)中明确指出:“第一学段(1——2年级)要求学生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但是,我国汉字数量繁多,笔画种类较多,结构形式复杂多样,教学难度较大,这就要求我们的识字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形式要不断更新。大多数教师用的方法是重复读写,这样学生学习的兴趣不高,取得的效果也不是很好。我们应在语文教学中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教给学生多样的识字记字法,带给学生识字的乐趣。近年来,我从教学实践中摸索出了以下几种方法。一、让学生在自学中寻找规律,在识字中提高学习兴趣。1、在语文识字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做到让学生去挖掘识字的方法和规律,培养识字的能力,体验识字的乐趣,从而乐于识字,主动识字。2、在低年级的识字教学中,在学生学习了基本字、基本笔画、笔顺和常用的偏旁部首之后,上课时首先解决生字的读音,接着可以问学生:“今天我们要认识这几个生字,看谁最聪明?你是怎样记住这几个生字的,请你告诉大家。”这样一问,同学们兴趣盎然,马上就开始在大脑中寻找答案,提出了许多不同的记忆方法:“形近字对比”、“同音字”、“基本字加偏旁”、“熟字去偏旁”、“增减笔画”……。3、过去的教学一般是老师教,学生学,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实验证明学生在充分自学中用多种方法思考、记忆、分析字形,是培养识字能力的捷径。当然,自学不等于老师不教,教的目的是为了不教,放手让学生自己思考,自己发现问题,获得知识,这样的所获才扎实牢固,还可以从中摸索体会汉字的构字规律。4、在教学象形字时,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图与字、物与字结合,知道这种模拟事物的样子造出来的字就是象形字,让学生在学习和比较中掌握象形字的识记规律,由形到字,由字到形,形象识记,引导学生学会识字。5、对于会意字的教学,教师可启发引导学生揭示一些会意字的构字特点,编一些琅琅上口的儿歌,如“二木林,三木森,二人从,三人众等,从中了解会意字的构字规律,自己学习同类别的字。6、对于形近、音近的字,可组织学生进行比较,区分、辨别,抓住异同点,巧记,活记。7、在教学认识同一类偏旁的生字时,鼓励学生自己去探索它们的秘密,发现它们的共同点,知道这些字都是与什么有关联的,揭示构字的规律,举一反三,在学习中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8、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进行识字教学,如摘苹果、走迷宫、找朋友、配配对等,让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气氛里进行有趣、有效的识字。二、让学生感觉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识字。低年级教材在识字、写字方面,实行“认写分开”,提出“认识”、“学会”两种要求,在第一学段明确提出要“多认少写”。“多认”有利于学生尽早。尽快、尽可能多地认字,以便尽早进入汉字阅读阶段。但我们不不难发现,低年级学生在识字中,音、形、义三方面,字形是难点,解决了这一问题就为提前阅读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刚刚入学的孩子年龄小,注意力不集中,易于疲劳,教学时要采用多种方式方法,激发学生情绪,使他们在兴趣盎然中边玩边学,充分调动学生无意注意的同时促使有意注意的发展,所以,每种方式练习前都要提出明确的目的和要求,并且老师要为解决困难创设情境,以促使学生思维灵活、有创造性地发展。因此可以采用以下趣味识字方法:1、竞赛法。小学生好胜心强,一提起比赛,他们就来劲了,所以在识字时,穿插一些比赛,能提高教学效果。如开火车比赛,教了生字后,开两列火车比赛,看哪组同学读得又快又准,就评出哪列火车开得又快又好;又如组词比赛,教了生字,让学生口头组词,看谁组得多;又如说话比赛,让学生用当堂学的词语说话,看谁用的词多。这些比赛,既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效果很好。2、游戏——找朋友。老师把生字卡发到同学的手中,一个学生拿着“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