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不是一个人的课堂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理念中强调:“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作为一名在体育教育第一线工作了近十年的我深有体会。在以往的教学中,体育老师在上体育课的时候,大多是从教师的角度去设计教学、安排内容、组织课堂,忽略了学生在体育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教学的过程也是围绕着“教师的教”进行,进而忽视了学生的“学生的学”。传统的体育课中,教学目标设置不合理,教学内容枯燥乏味,教学方法不够新颖,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打消学生的积极性,许许多多学生变得喜欢体育,却不喜欢体育课。新的体育课程改革,让我们清晰的认识到,体育课已经转变为体育与健康课,而是“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课,体育课不再是一个人的课。一、体育课不是体育教师的课新课标强调“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激发学生运动兴趣,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体育课的重心要由“教师的教”,转变为“学生的学”,体育课不能仅仅是教师的“一言堂”,而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进行统一、交往、互动。在七年级上学期时,我代其中两个班级的体育课。在新学期开始的时候,我发现:七年级学生由于刚刚从小学升入初中,在小学时养成的不良习惯还没有改正,心理上还没有调整过来,而生理上恰好是刚步入“第一青春期”这个特殊时期,一部分学生就不喜欢上体育课,或者是即使上体育课也不愿意动,体育课的组织一度陷入困境。但是,在课外体育活动时,我发现许多学生都喜欢玩一种叫“扎堆”的游戏,玩的是兴高采烈、乐此不彼。通过观察,我发现“扎堆”的玩法中,需要运用到跨步跳、后蹬跑、以及单脚跳的技术动作。在一次体育课上,我把原本安排好的快速跑内容搁置,而在上课之初就提出让大家玩“扎堆”,并且思考怎样才能跑得更远、落地更稳。原本安静的队伍,一下子就炸开了锅,当时我看到学生们脸上写满了不可思议,原本枯燥无味快速跑课,竟然可以尽情的玩“扎堆”,然后就是欢呼雀跃。经过分组,竞赛,再分组,再竞赛,学生们又找回了以往的感觉,个个激情澎湃、兴奋不已。在游戏结束,我把大家集合到一块,提出了问题:“在你向前冲跑的时候,后腿蹬直跑,用的步数少?还是后腿弯曲跑,用的步数少?”大家的回答参差不齐,有说“蹬直了跑步数少”、也有“弯曲了少”。然后我又让大家分组,一组全部用后腿蹬直跑的方法,一组全部用后腿弯曲跑的方法,进行两组间的竞赛,结果是显而易见的。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仅使学生学到了后蹬跑的技术动作,还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提升,参与体育课的积极性得到提高。在学生玩的同时,即掌握了技术动作要领,又锻炼了身体、增强了体质,同时还改变了体育课堂,让大部分同学都能参与进来,教师起到了引导、管理作用,充分的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二、体育课不是体育“先进生”的课体育与健康课是面向一个班级的课,其对象是整个班级的所有学生。而一个班级中,学生的身体素质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包括性别、年龄、体重、性格等。这就造成了在体育课中,存在着体育“先进生”和体育“后进生”。在体育课中,“先进生”往往由于兴趣爱好、身体素质等,能够较快、较好的掌握新知识、新技术、新技能,而“后进生”却因为种种原因,不能很快的学会新的知识、技术、技能。这样也就导致了“先进生”愈来愈先进,“后进生”愈来愈落后。新课标中强调“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位学生受益”,这就要求体育教师不仅要上好每一堂课,还要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学到“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在学习的同时,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这样才能改变“先进生”在体育课上占有的主体地位,增加“后进生”在体育课中的重要性。体育课不是体育“先进生”的课。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如果合理运用分组教学法进行教学,可以取得非常好的教学效果。在进行折返跑的教学中,运用异质分组,让“先进”带“后进”,共同向前进。在进行30m折返跑的竞赛中,不仅让学生学习到折返跑的动作技术要领,还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同时,“后进生”也能更好的参与到体育课中,提高了学习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