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教学设计(第二课时)谏壁小学孙文刚[课题(学科和年级)]《诺贝尔》苏教版语文五年级[教材简解]诺贝尔在机械和化学方面有100多种发明,然而,他最突出的是发明炸药,在发明炸药的过程中,他投入的精力最多,遭受的危险最大,对人类的贡献也最为丰厚,这代表了他最伟大的成就。学习诺贝尔,尤其要学习他高尚的人格,他以渊博的知识让后世为之叹服,以毕生的不懈努力让后世敬仰,以勇敢的探索让后世折服,更以高尚的人格让后世缅怀。本篇文章作者用质朴的语言,感人的笔触叙述了这个故事,从诺贝尔奖颁发的地点和时间说起,娓娓道来,使人们对这位科学巨匠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接着,文章以“诺贝尔一生在机械和化学方面有过许多发明,而他最突出的是发明炸药”一句统领全文,分别从“萌生欲望”、“发明爆炸油”、“制造固体炸药和雷管”、“发明威力更大的炸药”这几方面进行叙述,最后写诺贝尔将一生发明所得存入银行,以利息奖励成就突出之人。[目标预设]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体会诺贝尔在发明炸药的过程中虽历经失败,痛苦,但他毫不气馁,决不放弃自己的追求,直到成功的锲而不舍的精神。3、学习抓住重点词阅读,体会人物思想感情的方法。[教学重点、难点]体会诺贝尔在发明炸药的过程中虽历经失败,痛苦,但他毫不气馁,决不放弃自己的追求,直到成功的锲而不舍的精神。[设计理念]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课文都是围绕"坚持不懈,百折不挠"的主旋律编排的。单元训练的重点是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感悟课文,把文中所蕴涵的道理与自身实际相结合,培养自己的这种精神。《诺贝尔》这篇文章正是以朴素的语言感人的笔触叙述了诺贝尔发明炸药的艰难过程,表现了他热爱科学、热爱人类的无私奉献精神。教学本课时必须让学生真切感。1[设计思路]复习导入,激发疑问---了解巨大成就,感知生命伟大---品赏人格魅力,感知生命伟大---撰写碑文,赞美生命伟大。[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激发情感1、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诺贝尔奖的授奖仪式是一次世界性的盛会。地点定在诺贝尔的诞生地,时间为诺贝尔去世的日子。2、那你知道为什么奖的颁奖地点和时间的设置如此特殊?3、师述:是啊,后人用诺贝尔出生的地点作为颁奖地点,用诺贝尔逝世的时间作为颁奖仪式的时间,可见,诺贝尔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是多么崇高!这节课就让我们再次走近这位举世瞩目的大科学家——诺贝尔。(学生齐读课题)二、品读课文,感悟精神过渡:诺贝尔一生发明无数,其中最突出的发明是炸药。(板书:发明炸药)(一)立志1、他为什么要发明炸药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看课文哪个自然段告诉我们了?(生答:第四自然段)2、轻声读第四自然段,边读边思考诺贝尔为什么要发明炸药?3、学生交流4、你能用“为了,诺贝尔立志发明炸药。”来说说吗?板书:造福人类5、小结:原来,发明炸药这一造福人类的伟大志向从小就在诺贝尔的心里扎下了根。(二)液体炸药1、诺贝尔发明炸药经历了哪几个阶段,请快速浏览课文5-9自然段并找一找,?(板书:液体炸药→固体炸药和雷管→爆炸力更大的炸药)2、诺贝尔最先发明的是液体炸药。我们一起看课文第五自然段,引读(三)固体炸药1、最初的理想已经实现,诺贝尔为什么还一定要继续研究并且发明固体炸药呢?(如果自己的发明不安全,怎么谈得上造福人类呢?)2、诺贝尔不断探索,但他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请同学们自由轻声地来读一读第六、七自然段,找一找,他遇到哪些挫折、打击。2学生交流:A、屏幕出示:1864年6月3日,诺贝尔实验室在一声巨响中化为灰烬。诺贝尔的弟弟被炸死,父亲被炸成残废,但诺贝尔毫不气馁。(1)这句话告诉我们诺贝尔受到了什么挫折与打击?诺贝尔心里是什么滋味?如果你是他的亲友你会怎么劝说他?(2)那他退缩了吗?从哪个词语看出来?(理解“毫不气馁”)你有什么感受?(3)指导朗读B、面对沉重的打击,诺贝尔毫不气馁。诺贝尔决心继续实验,可由于危险太大,政府不允许诺贝尔继续实验,怎么办?(学生答:租船)。船上的工作怎么样呢谁来读?屏幕出示:在朋友的帮助下,诺贝尔租了一条大船,在瑞典首都附近的马拉伦湖上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