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年一建市政《道路》总结1、快速路:完全为交通功能服务;主干路:以交通功能为主,连接城市各主要分区干路,城市道路网主要骨架;次干路:交通集散兼有服务功能;支路:以服务功能为主;2、柔性路面破坏:极限垂直变形和弯拉应变,刚性路面破坏:极限弯拉强度。3、减轻反射裂缝。加厚面层、设置应力消减层、加土工合成材料。4、路基分为。土方路基、石方路基、特殊土路基。5、不适合做路基填料。高液限黏土、高液限粉土、含有机质细粒土,可掺加石灰、水泥进行改善。6、设计标高受到限制,未能达到中湿状态的路基,应选用粗粒土、低剂量石灰、水泥稳定细粒土做填料。7、选择基层材料根据道路交通等级和路基抗冲刷能力。8、未设垫层且路基填料为细粒土、黏土质砂、级配不良砂,应设底基层。底基层采用级配粒料、水泥稳定粒料、石灰粉煤灰稳定粒料。9、半刚性基层。石灰稳定土基层、石灰粉煤灰稳定砂砾基层、石灰粉煤灰钢渣稳定土基层、水泥稳定土基层。柔性基层。级配砂砾、级配砾石。10、路基性能:整体稳定性、变形量控制11、基层的作用:为面层提供稳定而坚实的工作面,减少路基不均匀冻胀或沉降。性能指标:强度、扩散载荷能力、水稳性、抗冻性。12、面层:改善行车条件,提高道路服务水平、承受竖向力、水平力、冲击力。使用指标(华仔文凭糟透):抗滑能力、承载能力、温度稳定性、平整度、噪声量、不透水性。13、垫层。道路结构设计总厚度小于最小防冻厚度时,设置垫层,差值就是垫层的厚度。水文地质不良,湿度较大时,设置排水垫层。路基产生不均匀沉降、变形时,采用半刚性垫第1页共7页层。14、特重交通:贫混凝土、沥青混凝土、碾压混凝土;重交通:水泥稳定粒料、沥青碎石;中、轻交通:水泥稳定粒料、石灰粉煤灰稳定粒料、级配粒料。15、基层比面层每侧宽。300(小型机具)、500(轨模)。650(滑模)16、面层混凝土通常采用。普通混凝土、钢筋混凝土、连续配筋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17、纵向接缝根据路面宽度和施工铺筑宽度设置。18、横向接缝。横向胀缝、缩缝、横向施工缝。邻近桥梁或其他构筑物、板厚改变处、小半径平曲线处设置胀缝。(小平邻桥改变)19、承受繁重交通的胀缝、施工缝、小于90°面层角隅、下穿市政管线路段、雨水口、检查井周围,配筋补强。20、抗滑构造(克拉压毛)刻槽、拉槽、压槽、拉毛。21、填缝材料(请你指教)树脂类、橡胶类、改性沥青类、聚氯乙烯胶泥。22、沥青混合料结构是材料单一结构和相互联系结构的概念的总和,包括沥青结构、矿物骨架结构、沥青矿粉分散系统结构。23、沥青混合料主要由内摩阻力、嵌挤力、粘结力。24、悬浮密实结构:较大黏聚力、内摩擦角小(ac沥青);骨架空隙结构:内摩擦角大、黏聚力低(am、ogfc);骨架密实结构:内摩擦角大、黏聚力大(沥青玛蹄脂)25、沥青性能(全结塑耐温):安全性(闪点)、粘结性、塑性、耐久性、感温性(软化点)26、沥青再生意义。节约大量沥青和砂石。节省工程投资、有利于处理废料、节约能源、保护环境。27、再生剂采用低粘度石油系矿物油如。抽出油、润滑油、机油、重油。28、再生沥青技术要求(张奶奶分榴莲)。表面张力、耐热化、耐候性、分散溶解能力、流变性质、粘度(软化、渗透能力)。第2页共7页29、再生剂选择。再生沥青粘度、旧沥青粘度、再生剂的粘度。30、采用间歇拌合机,旧料含量不超过30%,滚筒式拌合机,旧料40%-80%。31、再生沥青混合料最佳沥青用量确定方法。马歇尔试验方法。32、再生沥青混合料性能试验指标。(宝马留隙隙)饱和度、马歇尔稳定度、流值、空隙率、间隙率。33、再生沥青混合料检测项目(残留马冻车)。残留马歇尔稳定度、冻融劈裂强度、车辙试验稳定度。34、路基施工准备工作。设置围挡,导行临时交通;项目技术负责人向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放线测量、建立测量控制网;对路基进行分析试验。35、路基施工有。开挖路堑、填筑路堤、整平路基、压实路基、修整路床、修建防护工程。36、填土路基:排除积水、清除树根杂草、坟坑井穴;坡度陡于1:5时,修成台阶形式,高度不大于300mm,宽度不大于1m;根据测量中心线桩分层填土压实;检查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