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师带徒”活动中成长赵东莹很幸运,在我步入教坛的第一个学期就能借助“师带徒”这个平台,拜闫华老师为师!闫老师扎实的专业知识,丰富的教学经验让我收获颇丰。不论是课堂管理,还是授课方法,只要有疑难,都能得到恩师的悉心指导。下面举两个例子谈一些切身体会:一、在理论学习中成长记得有位教育家曾经说过:“教师一旦今日停止学习,明日就将停止教学。”闫老师虽然带过多年初三,工作之余仍经常翻看教育文章、钻研课程标准。这使我意识到,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使自己快速熟悉初中数学教学,跟上课改的步伐,才能胜任这份职业。二、在听课、评课中成长。“师带徒”的一种基本活动形式就是互相听课评课,在这个过程中,我有以下几点感想:1如何看待听课?可能很多新老师惧怕被听课,怕被揭短。所以端正态度是第一位的。听课可以帮助我发现一些自己难以注意到的问题,比如闫老师提出我复习旧知用了十分钟,导致新内容练习时间不够,这反映出我备课、上课中时间安排的问题。于是后来我备课中就试讲确定每项活动的大致时间,更好地分配一节课45分钟,将更多的时间留给重难点突破。发现了问题,有助于我的快速提高。此外,李校长、王校长等领导也向我提出了很多宝贵意见,如细分知识点,反复训练等,使我知道了简单有效的教学方法应如何具体实施。2要善于利用评课机会查找不足,做一个有心者。师傅给我评课时,会反馈出很多我自己没有意识到的优点和缺点。比如:在对某个教具的使用问题上,我可能从教师的角度觉得有必要使用,但又不知其效果会如何。如学习绘制垂线时,从教具的使用到习题的选取,闫老师在听课时可以从听者的角度来体会使用教具的教学效果,并在评课时及时地反馈给我,从而起到了肯定或否定的作用,让我以后可以有意识地进行调整。3听闫老师的课也有很大收获。闫老师的课最大的特点就是课堂动静有序,讲话简洁明晰,过渡自然巧妙。她的课给人感觉从容不迫,特别容易理解,内容又充实!真正地做到了让学生高效的学习。每听完闫老师一节课以后主要有两点是我一定要反复思索的:一点就是闫老师这堂课的重点是什么,她怎样对其进行处理帮助学生理解;一点就是她在实际讲解中如何解决学生在课堂上生成的问题。不过虽然听了很多课,但听课后较少与闫老师交流上课后的体会,这点需要改进。三、在教学、反思中成长做为教师,上完一节课很简单,但要上好一节课却是一门艺术。闫老师在他的课中有什么好的举措,有什么难点或容易引起学生歧义的关键点,也都会及时地与我交流,使我的课堂上能够避免一些问题的出现,让我少走了不少弯路。除了上好每一节常态课,参加师带徒以来,闫老师常鼓励我多参加活动,积极帮助我筹备公开课及演讲。从确定内容,准备课件、到修改教案,方方面面她都亲自来指导我来做,经常是忙到很晚。闫老师这种高度的敬业精神深深地感动了我,作为她的徒弟,我没有理由不勇挑重担,不抓住机会锻炼自己,不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我都要以闫老师为榜样,严格要求自己,在事业上再创新高!以上,只是我在“师带徒”中列举几个方面的进步,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的完善自己,“师带徒”让我在不知不觉中成长了。闫老师还指导我学习课程标准,“课标是教学的基准”,把握教学新课标,领会教学意图。认真研究教材,熟悉本册教材,争取能从整体上把握教材内容,抓住本册教材在整套教材中所处的位置和作用,明确教学任务。这样才能更有效地实施教学活动。通过本学期的“师带徒”活动,我知道了应树立终身学习意识,在点滴中进步,在分秒里成长。而教学中要秉承闫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认真刻苦的敬业精神,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水准和业务水平。为此我树立了以下目标:首先在教学设计上下大功夫。因为,“创作”必须先感动自己,才有希望感动学生。只有从人心深处流出的东西,才能流向人心深处去。其次,充分备课,争取落实“小目标,快循环”,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学有所得。最后,定期做教学反思。好的教师不仅是那些上出成功课或教出得分最高班级的教师,更是那些有能力去反思一堂课,寻找策略和措施,让下次课更好的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