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本科生科研训练与创新创业项目申报说明一、项目基本信息一览表项目申报资格指导教师项目执行周期学校支持经费备注项目级别分类别申报人年级申报条件组员人数国家级创新训练项目一、二曾获得“国家级”和“市级”项目的所有成员不得参与申报。人副高及以上职称一年万元创业训练项目一、二人一年万元(具体额度根据专家评审情况确定)创业实践项目一、二、三≤两年半到三年市级一、二曾获得“国家级”和“市级”项目的所有成员不得参与申报。人一年文科万元,理科万元校级自由申报项目一、二人一年文科万元,理科万元学院可设立自筹项目指南项目一、二(主要为理科院系,具体要求见附件))人一年万元(其余经费由立项单位及导师支持)主要由脑与认知科学研究院、核科学与技术学院、系统科学学院等单位设立。附件2/3二、项目内容:本科生科研训练与创新创业项目包括国家级、市级、校级三个级别:、“国家级项目”包括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和创业实践项目三类,具体如下:()创新训练项目:本科生团队在导师指导下,自主完成创新性研究项目设计、研究条件准备和项目实施、研究报告撰写、成果(学术)交流等工作。;()创业训练项目:本科生团队在导师指导下,团队中每个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扮演一个或多个具体的角色,通过编制商业计划书、开展可行性研究、模拟企业运行、参加企业实践、撰写创业报告等工作;()创业实践项目:学生团队在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共同指导下,提出一项具有市场前景的创新性产品或者服务,以此为基础开展创业实践活动。、“市级项目”:本科生创新团队,在导师的指导下,自主进行研究性学习,自主完成项目设计、组织、实施、分析、总结等工作。、“校级项目”包括自由申报项目、指南项目两类,具体如下:本科生团队在导师指导下,自主完成创新性研究项目设计、研究条件准备和项目实施、研究报告撰写、成果(学术)交流等工作。()自由申报项目:设立项。各部院系可设立自筹项目,自筹项目纳入“校级项目”统一管理,项目经费由部院系或导师支持。()指南项目:立项单位为校内科研机构,分别为脑与认知科学研究院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核科学与技术学院射线束技术与材料改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系统科学学院。相关立项指南请见附件。三、执行原则学生应在“学有余力,兴趣驱动”的原则下申报项目,并具有自主性、创新性、探索性、实践性;应有明确的研究目标,可行的实验方案,合理的技术路线及必要的实验条件;鼓励学生申报创业实践项目和创业训练项目。四、申报条件及执行周期、“国家级项目”中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市级项目”,“校级项目”:()申报者必须是我校级、级在校本科生。曾经获得“国家级项目”和“市级”项目的所有成员不得参与申报。部院系应严格审查申报者资格。允许在以往“校级”项目的基础上继续申报“国家级”、“市级”项目,并深入研究。()项目执行周期为一年,年月——年月。、“国家级项目”中创业实践项目()项目申报者为我校级、级、级在校本科生,项目成员应尽量涵盖到每个可申报年级的学生,若项目成员大学毕业后有条件继续承担相关工作,可作为成员继续参与本项目。申报团队需对企业、法律、财务等相关创业方面知识有一定的了解。3/3()学生可根据兴趣自主选择创业方向,并对其进行前期的可行性研究,编制商业计划书等;鼓励学生在前期科研项目成果的基础上申报。()项目执行周期为两年半至三年。、本次申报中,每名学生只能主持或参加一个项目的申报,重复申报将被取消申报资格。鼓励学生跨部院系、跨学科进行合作。、励耘学院的学生,可选择在励耘学院,或原所属部院系两种途径之一进行申报,不可重复申报;对于在励耘学院进行申报的项目,原则上要求项目组所有成员都必须是励耘学院的学生。五、工作时间要求为了保证研究计划的完成,参与项目的学生要有较充裕的时间投入。执行周期为一年的项目要求工作时间为整学年及一个暑假、一个寒假,对研究课题投入时间至少为小时(“校级项目”要求工作时间不少于小时),并在项目实施期间与导师沟通不少于次。执行周期为两年半至三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