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荣辱树新风促和谐育新人——青小社会主义荣辱观宣传教育主题实践活动方案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重要论述,凝聚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要求,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时代要求,反映了社会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明确了当代中国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是新形势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为引导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推动全校师生形成知荣辱、树新风、促和谐的文明风尚,现就组织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宣传教育培育社会主义新人主题实践活动拟定如下方案。一、活动的目的意义树立和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德育为首,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是加强和改进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需要;是落实科学发展观,高质量普及十五年教育,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需要。全校师生都要深刻认识其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二、活动的措施和方法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宣传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广泛开展“知荣辱、树新风、促和谐”为主题的道德实践活动是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有效载体,是当前学校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一)加强组织领导切实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的领导,成立校长为实践活动组长,德育副校长、政教主任、大队辅导员为副组长,班主任教师为组员的领导小组,确定专人负责全校、各班队的活动,并把这项活动与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结合起来,与“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结合起来,把宣传教育内容渗透到学校育人的每个环节中,做到学习在前、宣传在前、践行在前,努力走在社会前列。(二)精心规划实施联系本校实际,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作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贯彻落实,不断创新教育载体,丰富教育内涵,提高教育效果。要研究制定具体措施,细化工作目标、任务、要求和步骤,增强教育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学校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报刊、橱窗等阵地,大力宣传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大意义和深刻内涵,宣传教育活动的经验和体会,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要利用各种教育基地、实践基地和中队社团组织等,搭建各种活动载体。要挖掘身边的先进事迹和典型人物,开展榜样教育活动。1、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纳入学校的整体教育计划中一是发挥课堂教学主阵地、主渠道作用。把社会主义荣辱观引入课堂,在课堂教学中强化有关荣辱观教育的内容,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科学设计教育内容。在品德教育课中重点突出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内容,同时,在语文、常识(历史)等相关课程中融入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内容。二是发挥实践教育环节的作用。各班、队要利用丰富的社会资源,合理安排内容,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在学生实践教育环节中强化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要求。通过组织学生参加爱国主义基地教育、课外实验实践基地教育、主题夏令营、假日小队等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提高学生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自觉性。2、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要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导向,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建设价值导向鲜明的校风、班风、教风、学风,营造自然、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要努力让校园文化活动都发挥道德教育的作用。要通过校园文化的熏陶,引导广大学生崇尚真善美,憎恨假恶丑,不断追求崇高的人生境界,抵制低级趣味,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3、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渗透到学校的日常管理中在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中,要做到有内容,有鲜明的教育目标,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不搞形式主义,不搞“一阵风”。积极开展科研,以科研促活动,不断探索学习贯彻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新途径、新方法,创设既符合实际又有时代特点的工作形式和教育平台,努力做到“五进”,即进班级、进课堂、进网络、进社团、进家庭,使美好的思想道德在学生中蔚然成风。4、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与教师队伍建设结合起来师德状况和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效果。教职员工要“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注重品德修养,追求学术创新,讲究学术道德和节操,坚持以身作则,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