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某省农业科学院六合万头猪场沼气配套工程项目可行性报告编写时间:2006年6月5日目录一、项目情况摘要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三、市场供求分析及预测四、项目建设单位的基本情况五、工艺技术方案分析六、项目建设目标七、项目建设内容八、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九、建设期限和实施的进度安排十、项目的组织管理和运行十一、效益分析与风险评价十二、结论与建议项目名称:某某省农业科学院六合万头猪场沼气配套工程项目主管部门:某某市农林局承担单位:某某省农业科学院建设地点:某某市六合区某某镇编写单位(章:某某省农业科学院一、项目情况摘要某某省农业科学院六合动物科学基地万头猪场项目是由某某省农业科学院投资,主要生产种猪和安全无公害肉猪,规划猪场年出栏1.2-1.4万头,每天产生粪便11吨、污水100吨。猪场依山傍水,猪舍错落有致,粪便和污水能够顺势往下流动,在最低处建1个厌氧池,池容1000立方米左右的污水处理沼气工程;有机肥加工中心1000平方米,年生产有机生物复合肥2920吨,年沼气发电87500度,配套建设沼液综合利用设施,实现粪便和污水的封闭运行,彻底改善养殖区的生产和生活环境,确保生猪的高品质、高品位、高效益的生产。本项目以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主,兼顾经济效益。项目建成后,污水处理中心年生产有机复合肥2920吨,沼气发电8.75万度,年收入116.80万元,生产运行成本72.84万元,年效益43.96万元;沼气能满足生产户的饮食用能、照明用能和冬季取暖用能,年效益3.36万元;沼液的综合利用能为当地农民节省肥料约20万元。项目运行年利润63.72万元,投资回收期5年。项目建成后,实行运行法人制管理,污水处理中心实行法人制运作,每年的利润为43.96万元。项目建成后,能很好地改善养殖区的生产环境,减轻污染,实现生猪生产的环境无害化,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为促进现代农业的工业化、生态化生产提供探索的示范,对我省未来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1、畜牧业快速发展,粪便污染不容忽视、随着某某省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畜禽养殖业发展迅猛,畜禽养殖已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在发展农村经济、提高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由于大量的畜禽粪便无法及时得到妥善的处理,又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据有关资料统计:一个千头奶牛场年产粪便12000吨;一个万只鸡场年产粪便750吨;一个万头猪场的年产粪便量约为3600吨,年产尿量约5400吨。此外,还需要耗费5万多吨猪舍冲洗水。如此大的粪水量,日积月累地在各大城市周围形成了庞大的污染源。全省畜禽养殖污水排放总量达9亿多吨,集约化养殖场占的比重较大。畜牧业的发展和生产方式的转变,既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但同时也带来了畜禽粪便污水大量增加并集中排放,对周围环境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影响,畜牧业的粪便污染制约了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一是污染水质。粪便中的某些有害物质,如蛋白质、脂肪酸腐败的产物(也是粪便恶臭的构成物质能溶解于水,使水具有臭味,从而恶化了水质。这些腐败性有机物质进入水体,经微生物分解后,会释放氮、磷等富营养成分,促使水中藻类等水生生物大量繁殖,引起水质的富营养化。另外,粪便中的病原微生物(或寄生虫等进入河道后,能够通过水体或水生动物进行快速的扩散和传播,直接或间接的传染各种疾病。二是污染空气。在厌氧条件下,畜禽粪便在某些微生物的作用下,碳水化合物分解为甲烷、有机酸和醇类的带酸臭味的气体;蛋白质和脂类分解为氨、硫化氢、甲硫醇和粪臭素等有恶臭的含氮和硫的化合物。这些臭气严重恶化畜禽场内外大气环境质量,对畜禽业工作人员产生危害,还会影响畜禽的生产性能、降低其生产力水平。三是污染土壤。进入土壤的畜禽粪便,其中的有机物质本来可以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完全分解,向土壤提供植物生产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但是由于粪便堆积不施入土壤,堆积养殖场附近,超过堆积土壤消化的能力,就造成土地污染。还有一些以土壤传播为主的传染病,这些病原体往往可以在土壤中寄生或以芽孢等形式在土壤中存活许多年,如炭疽和破伤风等,许多寄生虫也可以经土壤或土壤中生活的动物广为传播,形成潜在危险。2、沼气产业正在成为生态农业新的增长点沼气建设是“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