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物理中考复习——物态变化重点、难点:重点:梳理知识结构,形成知识框架;难点: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1、温度(1)温度的定义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2)摄氏温度①单位摄氏度符号℃②规定0℃是指纯净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100℃是指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纯净的沸水的温度2、温度计①结构玻璃泡、圆柱体、刻度线②测量范围0~100℃;分度值1℃③内装液体煤油或水银④使用前要观察量程和分度值⑤使用方法: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物中、等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视线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2)实验室温度计结构上有无缩口(弯管)量程与分度值0~100℃与35~42℃),1℃与0.1℃使用上可否取出读数,是否需要甩动(3)体温计①结构玻璃泡、圆柱体、刻度线、缩口(弯管)②测量范围35℃~42℃;分度值0.1℃③内装液体水银④与实验室温度计的不同之处(4)水银温度计的优点水银的比热容小,测量的精确度高(5)酒精温度计的优点凝固点低,适合寒冷地区使用(1)工作原理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3、熔化和凝固(1)定义:熔化由固态到液态;凝固由液态到固态(2)固体的分类(3)晶体(4)非晶体晶体有固定的熔点,常见的晶体各种金属等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常见的非晶体糖、沥青、蜡熔化条件达到熔点,继续吸热熔化规律继续吸热,温度不变凝固条件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凝固规律继续放热,温度不变熔化规律熔化时,继续吸热,温度升高凝固规律凝固时,继续放热,温度降低24、汽化和液化①汽化是指由液态到气态,汽化要吸热②两种方式(1)汽化特点:发生在液体表面,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影响因素温度、表面积、空气流动的快慢液体蒸发时要吸热,具有致冷作用特点: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条件:达到沸点和继续吸热蒸发沸腾①液化是指由气态到液态,液化要放热②两种方法(2)液化冷却加压①升华是指由固体直接到气体,升华要大量吸热②例子或应用钨丝变细,樟脑丸消失,人工降雨①凝华是指由气体直接到固体,凝化要大量放热②例子或应用使用过的灯泡内壁变黑,霜(1)升华(2)凝华5、升华和凝华6、自然界的水①冰的形成凝固;②霜的形成凝华;③露的形成液化;④雪的形成凝华;⑤雾的形成液化;⑥雹的形成凝固;【技巧】【思考】水与《物态变化》:水是生命之源,水与温度、物态变化紧密相关。1、利用水如何规定温度单位摄氏度?测量温度用什么工具?测温原理怎样?如何正确使用?右图测量某特殊条件下水的温度,甲乙两图各是、2、水通常存在哪些状态?水可以发生哪些物态变化?哪些变化需要吸热?3、如何使水汽化?有哪些方式?如何区分?水的沸腾现象怎样?4、影响水蒸发快慢的因素是什么?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实例?图2100℃甲乙3040℃35、如何使水液化?有哪些方法?6、水的固态是晶体,水的熔化和凝固图像有什么特点?晶体和非晶体如何区别?7、自然界中的云、雨、雾、露、雹、雪、霜的形成就是水的物态变化,它们是如何形成的?8、以下“白汽”现象,如何解释?水蒸气是看不见、摸不着、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在空气中就含有大量的水蒸气.“白汽”既然能够看到,很显然,它不是水蒸气,它实际上是水蒸气遇冷液化的小水珠或小液滴.那么“白汽”“白雾”“白烟”等现象,如何把它们区别开来?(l)锅中的水沸腾后,水面上方将出现“白汽”.将火熄灭,“白汽”会更多.(2)深秋的早晨,会看到漫天“雾气”.(3)文艺演出时,舞台上往往用弥漫的白色烟雾营造若隐若现的视觉效果.(4)戴眼镜的人从寒冷的室外走进室内,眼镜上会蒙上一层“白雾”.【例题解析】一、关于物态变化现象的判断解题技巧:首先明确物态变化中物质的初始状态和末状态,然后再根据定义判断。例题1:(2009?十堰)下列现象中属于液化的是()A.夏天早上,小草的叶片上有露珠B.用久了的灯泡灯丝变细C.在寒冷的冬天,冰冻的衣服会慢慢变干D.擦在皮肤上的酒精很快变干例题2:(2012?泉州)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A.春天,冰雪消融B.夏天,露水晶莹C.秋天,薄雾缥缈D.冬天,瑞雪纷飞例题3:关于物态变化说法正确的是()A.瓶装液化气主要是通过降温的方式液化的B.冰箱冷藏室利用冷凝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