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生物第二次月考试题(文科)1.下列哪些离子在维持人血浆渗透压中起主要作用()A.钠离子和钾离子B.钠离子和氯离子C.钾离子和氯离子D.碳酸氢根离子和磷酸氢根离子2.人体的内环境是指()A.体液B.细胞内液C.细胞外液D.血液3.人体内的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间的物质联系正确的表达是()4.血浆中水的来源是()A.组织液B.消化道、组织液、淋巴C.淋巴和组织液D.消化道和组织液5.人体各部位的温度略有不同,但与体温最接近的是()A口腔温度B手掌心温度C腋窝温度D直肠温度6.对于高烧不退的病人,可以采取一些辅助治疗措施来降低体温。下列哪一种措施是不正确的()A加盖棉被,增加排汗量B在额头上敷用冷水浸泡过的毛巾C用酒精棉球擦拭四肢等部位D适当撤减衣被7.在下列物质中,不是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A.血红蛋白B.葡萄糖C.二氧化碳和氧D.氨基酸8.人的体温调节中枢位于()A下丘脑B骨髓C大脑D垂体9.人在寒冷环境中所产生的反应是()A皮肤血管舒张,骨骼肌收缩B皮肤血管收缩,骨骼肌收缩C立毛肌收缩,肾上腺素分泌减少D立毛肌收缩,皮肤血管舒张10.细胞外液的主要阳离子是()A.Fe2+B.K+C.Na+D.Ca2+11.健康人血液的pH总是维持在7.35~7.45之间,这是由于()A人体内含有大量水分B血液中NaCl的含量保持恒定不变C人体排出的酸性物质与碱性物质部分溶解在血液中D血浆中含有HCO3—-和HPO42—等离子12.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是()①血浆、组织液和淋巴②血红蛋白、O2和葡萄糖③葡萄糖、CO2和胰岛素④激素、递质小泡和氨基酸A.①③B.③④C.①②D.②④13.一起交通事故中,某人大脑受伤不能说话但能听懂别人的话,那么受损的部位是()A.运动语言中枢B.躯体运动中枢C.听觉语言中枢D.视觉语言中枢14.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的现代观点是()A.神经调节B.体液调节C.神经—体液调节D.神经—体液—免疫调节15.医生给低血糖休克病人静脉注射50%的葡萄糖溶液,其目的是()A.供给全面影响B.供给能源C.维持渗透压D.供给水分16.哺乳动物的红细胞能直接从下列哪种液体中吸收葡萄糖?()A.消化液B.组织液C.血浆D.淋巴17.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当稳态遭到破坏,必将引起()A.细胞代谢失调B.渗透压下降C.体温升高D.血压下降18.在神经元之间传递兴奋时,突触小体完成的信息转换模式为()A.电信号→电信号B.电信号→化学信号C.化学信号→化学信号D.化学信号→电信号18.人的体温是相对恒定的。骄阳似火的夏天中午,建筑工人在工地工作时,为了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机体会出现一系列的变化,其中有()A.皮肤的血流量减少B.汗腺分泌增强C.皮肤血管收缩D.汗腺分泌减少19.在人体血糖平衡调节过程中,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起着重要作用。正常情况下,人体进食后短时间内这两种激素的含量变化是()A.胰岛素减少,胰高血糖素增加B.胰岛素增加,胰高血糖素增加C.胰岛素减少,胰高血糖素减少D.胰岛素增加,胰高血糖素减少20.人体受到病原微生物侵染时,体内的巨噬细胞将其吞噬、消化并清除。下列分析与该生理过程最相符的是A.第一道防线B.第二道防线C.针对某种抗原的D.通过抗体起作用的21.吞噬细胞不参与的是()A.非特异性免疫B.体液免疫C.细胞免疫D.合成并分泌抗体22.扦插时,保留有芽和幼叶的插条比较容易生根成活,这主要是因为芽和幼叶能()A迅速生长B进行光合作用C产生生长素D储存较多的有机物23.下列化学物质中,不是植物激素的是()A.NAAB.乙烯C.吲哚乙酸D.细胞分裂素24.“朵朵葵花向太阳”的生理基础是()A.茎的向光侧生长素分布多B.茎的背光侧细胞分裂快C.光合作用需要更多的光D.茎的背光侧细胞伸长的快25.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的方式属于()A.自由扩散B.主动运输C.胞吞作用D.胞吐作用26.下列选项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A.有人注射了青霉素后产生过敏性休克症状B.皮肤对痢疾杆菌的屏障作用C.消化道黏膜阻挡细菌D.唾液中溶菌酶使大肠杆菌死亡27.不属于对生长素的双重性描叙的是()A.既能促进植物生长,也能抑制生长B.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C.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