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易懂的台钓调漂法(转贴)台钓调漂1、“台钓”它的灵钝认识概念是:浮标示目——调的越高越灵;钓的越底越灵......2、另一层面浮标灵钝理念为:调目低为灵,钓目低为灵......3、浮标自身,剩余浮力,上下迟钝说......我只归纳总结出几种调钓方法......1、我非常佩服在钓鲫竞赛中胜出高手们我的钓技与他相差十万八千里,但我还是把这一段时间来,探索浮标调校的心得。提供给大家参考.“上细下粗”的条件下,所作出“调的目数越多越迟钝,调的目数越少越灵敏”的说法是有出入的,因为我使用在台湾目前流行的实心尾、标示杆一样细长的流线型浮标来作钓,结果偏向传统“调的目数越多越灵敏,调的目数越少越迟钝”的看法。不过“全方位级差调钓法”(钓目低于调目为钓灵,高于调目为钓钝。调几钓几为这一目的临界点...一支十目的浮标,就有十个级别的临界点和十个级别的灵与钝。但不是所有的级别都好用或常用...)的论点,赞同。我想,这不只是针对刁嘴的鲫鱼有用,对回锅(钓完又反复放回)的福寿鱼应该更好用才对。以下灵与钝的探讨,以大范围的“调目”为主,而“钓目”涉及剩余浮力对灵钝的影响,与饵料大小也有关,所以琢磨不多。暂以一般“钓目越少越灵、越多越钝”观念套用之。纯以挂饵调标的上调法来切入,不直接谈“调几钓几”,借以摆脱“调”的灵钝点。“调4钓2”是池钓的入门心法一般大家常用的调标法,由左到右,由灵到钝,可分成几个(大调点)来解说;大点与大点间的直线,是由无数个从灵到钝、渐进的(小点)所连成。理论上说,从头到尾的每一小点都可以成为调点。(这有点类同于程宁的所谓全方位级差调钓法⋯)浮钓—双饵几目—双饵平水—单饵平水—空钩平水—无钩平水—大沉底(跑铅)灵⋯⋯⋯⋯⋯⋯⋯⋯⋯⋯⋯⋯不灵不钝⋯⋯⋯⋯⋯⋯⋯⋯⋯⋯⋯⋯钝下面就每一个大调点的特性予以简单说明,其余各小调点,则可参考临近的大点,稍微调整即可。一、浮钓:双钩挂饵后钓组的总重力,没有浮标的上浮力大,因此挂饵后,仍可轻易地将双钩饵置于各理想水层。一般适用于钓半水的非底栖鱼类,如日本白鲫、溪鱼、鲂草鲢鳙等。池钓底栖鱼如今也有采用:比如,拉浮、一标深等。⋯此法只要钩不到底,理论上是最灵敏的,鱼稍游近,浮标即会有所反应。如已找底,使形成一饵轻触底、一饵悬底状态,仍可钓底栖鱼的。但此法一来找底困难;二因纵使找到底后,也会因投钩点误差、水底不平等因素,无法确保饵料每一次都触底,仍不利底栖鱼就饵。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比如鱼(趋温或趋氧)离底时,浮钓正着。二、双饵调几目:双钩挂饵悬底,调整铅皮到标尾出水一定目数(一般不超过3目),此调法其实是在浮钓偏钝的范围内,底钓则属最灵敏区。如以双钩挂饵调3目为例,如何找底呢?可用反调法:先上捋浮标到钓4目(大于调目)即可确保下饵已触底;然后在复将浮标下捋一点点,将钓目复调成3目,此时下饵轻触底,上饵悬底,饵动标即动,抓鱼汛于吞饵瞬间,是浮标调法中,最灵敏的一种。只要不是刁滑鱼都适用,尤其适用于钓鲫。但在鱼靠近未吸饵前,游动会使水流变化,可能会产生假鱼汛,造成误判。同样,因池底不平或饵料大小拿捏不均等因素,钓目会在3目上下变化,此为正常。但在风浪水溜影响较大时,此法不适用。三、双饵调平水:双饵调平水、空钩调平水、无钩调平水这三种调法可定名为标尾所谓剩余浮力=0的零浮力调法。双饵调平水属于抓“浅吞口”,反映即时鱼讯的零浮力;空钩调平水属于抓“深吞口”及“抬头”鱼讯的零浮力;无钩调平水则属于抓“吞饵后转身”延迟鱼讯的零浮力。双饵平水调法与双饵调几目相同,只是将调目设为平水罢了。至于如何找底?原则上,只要看到钓目,下钩饵就确定到底了。如钓目定为2目,则下钩子线就有约2目的长度弯曲或卧底了。依此可以类推。⋯过双饵调平水这一点后,上饵悬底,下饵轻触底的状态就不会发生了。这是灵敏度很高的调法,除轻口、猾鱼外,其它基本鱼情都能运用。四、单饵调平水:将上钩或下钩单钩挂饵,悬底调标成平水即可。此单饵钓组平衡后,只要再加挂一饵,整个钓组一定会往下沉,直到下饵触底、上饵轻擦底为止(下饵子线支撑力不计);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