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菱角的喜剧5分钟训练(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菱角()缀生()一篓()模样()筋斗()劳什子()答案:língzhuìlǒumújīnshí2.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1)把一枚长着三个勾儿的菱角放在掌心里___________了半天。(2)在吃到四个角的菱角那一天,我___________翻了一本辞书,看一看关于菱角那一条的注释。(3)这种认识事物的方法真像是___________“君臣佐使”的中药方似的,抽出一味就不成其为好药了。A.玩赏随意讲究B.把玩随手讲究答案:B3.请选出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运用有误的一项()A.菱肉相似,这是它们的“同”。菱壳的勾儿数目不同,这是它们的“异”。B.原来,菱角有两个角,三个角,四个角的,书上早已经说得清清楚楚,不知道是当年上植物课时漫不经心还是忘记了。C.生物学书籍告诉我们,像蝗虫、蝴蝶……这一类昆虫,都各各有两千种左右。D.在不知道底细的人看来,它们都“差不多”,但是在专门研究它们的人的眼睛下,它们却原来有这么多的不同。答案:B解析:B项的“菱角有两个角,三个角,四个角的”中的逗号应该用顿号。4.填空。秦牧,原名___________,当代作家,著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答案:林觉夫《长河浪花集》《花城》5.速读课文1—5段,看作者写了哪些内容?作者从“菱角的喜剧”中得到了什么启示?答案:(1)自己小时候常见的是两个角的菱角。(2)在广西见到三个角的菱角。(3)在重庆市场上见到四个角的菱角。(4)浙江嘉兴有一种没有角的圆菱角。(5)列举其他昆虫的“同”中有“异”。。10分钟训练(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1)只知道一般道理,不掌握事物的复杂性、多样性,常常是我们做事摔筋斗的原因。(2)事物是复杂多样的,我们得和绝对化简单化的认识方法打仗。这“捞什子”——简单化绝对化的思想方法,常常把人害得好苦呵!答案:(1)受挫折。(2)使人讨厌的东西。2.“站在正确立场上的聪明人并不会茫然失措”这句中“站在正确立场上的聪明人”指什么人?答案:能认识到事物有规律可寻,并在了解了事物的一般性之后,又努力去了解事物特殊性的人。3.“这样的认识方法,怎能谈得上精确呢!”句中“这样的认识方法”的具体含义是什么?答案:(1)只靠生活经验认识事物。(2)只靠书本知识认识事物。4.农民的事例论证了什么观点?答案:农民的事例表明,要对事物有深刻的认识,就要在认识事物的规律之后再高度掌握它的复杂性。5.作者秦牧一直都很推崇口语,请认真阅读课文,找出文中口语化的句子,尝试把它改为书面语,并说说两者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解析:口语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口语词语和语气词多,短句和省略句多,显得格外简洁,读起来使人感到亲切。参考答案:①现在才知道有些地方的菱角原来长的是三个角。多特别哦!改为:个别地方有三个角的菱角是很特别的事情。②是不是只有生物界有这种情形呢?不!一切情事都有复杂性、多样性。改为:不仅生物界有这种情形,一切事情都有复杂性和多样性。③我的天!复杂性、多样性的事物原是这样无往不在的。改为:复杂性、多样性的事物无往不在。两种语言的不同表达效果主要是:口语显得通俗自然、简洁生动,而书面语则显得词语雅正,结构严谨。6.在《菱角的喜剧》一文中,作者对于怎样认识复杂多样的事物是怎样论述的?答案:作者首先从正反两方面来论述两种不同的认识方法,一种是“站在正确立场上的聪明人”,他们“面对世界万事万物的这种复杂性、多样性”,“不会茫然失措”,因为事物“既然有一般性,那就有规律可寻”,聪明人“掌握了一般性之后,再努力去掌握具体事物的特殊性,这就可以使认识达到比较精确的地步了”;另一种人是“自己”,“自己因为一向看到的菱角都是两个角的,就以为天下的菱角都是两个角的,对人们早已调查出来的菱角的各种状态都不知道。或者,在书本上看到对蝴蝶、蝗虫的一般性的描绘,就以为蝴蝶、蝗虫的道理‘止于此矣’,不再去注意它们的进一步的分别,在它们‘家族’内的千百种的不同”,因此自己的这些认识“怎能谈得上精确呢”。30分钟训练(巩固类训练,可用于课后...